北京银保监局:打造形成金融改革北京样本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1-09-29 16:07:31北京银保监局一级巡视员吴静春表示,北京银保监局全面汇聚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两区”建设工作合力,努力推动首都银行保险机构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吴静春表示,北京银行业保险业持续稳健发展,全力保障首都金融服务供给。银行业支柱地位不断巩固,助力地方经济稳步发展。一是资产负债规模稳步上升。截至8月末,辖内银行业资产总额逾29万亿元,负债总额近28万亿元,同比增速均在4.5%以上。资产、负债规模均占全国银行业的9%左右,排名全国第2.二是持续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强科技、文创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高精尖产业信贷投放。截至8月末,辖内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2.1%,信贷资源向中长期贷款进一步倾斜。三是资产质量稳定,不良贷款率维持低位。截至8月末,不良贷款率0.68%,持续处于全国最低水平。法人银行拨备覆盖率近228%,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吴静春表示,全流程推进、全环节管理的“两区”建设金融监管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一是发挥监管引领作用,发布北京金融领域首份全方位支持“两区”建设的框架性文件。2021年7月,发布《北京银保监局办公室关于2021年北京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两区”建设的通知》(京银监办发﹝2021﹞70号),涵盖五方面13条内容,要求辖内机构从思想认识、组织体系、内部管理架构、业务产品开发设计、全面风险管理等入手,全面构建“两区”建设业务框架体系。
二是夯实底层信息基础,建立北京银行保险业支持“两区”建设监管统计制度。
三是注重融会贯通,健全金融政策宣传、重点宣讲与日常监管实践引领相贯通的宣传引领体系。
四是有的放矢,重点聚焦稳外资和对外开放。北京银保监局正在建立起一套集“两区”建设统计报告、业务诉求反馈和政策储备、常态化调查研究等为一体的“两区”金融监管服务体系,覆盖诉求直达、政策储备、业务创新、数据统计分析、先行先试探索、政策评估推广等“两区”建设服务全流程推进、全环节管理各方面。
吴静春介绍,以“两区”建设创新赋能金融服务质效再上新台阶。一方面,推动各类型银行保险机构落户深耕,市场主体结构持续优化。自2020年9月“两区”方案发布以来,先后推动辖内银行保险业新设分行(公司)级以上机构18家,推动设立自贸区银行分支机构32家。
另一方面,推动探索可复制的集成式创新,打造形成金融改革北京样本。
一是北京银保监局分别联合北京市高院、北京知识产权局选送的“构建金融纠纷‘一站式、一体化、全链条’多元化解机制”和“‘五项结合’为知识产权‘上保险’”等两案例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全国复制推广十大最佳实践案例。在“‘五项结合’为知识产权‘上保险’”案例中,仅2020年,北京市就有11家冠军企业和131家中小微企业参与知识产权保险试点,投保1660件专利。保险试点工作已为科技服务、智能制造、智能设备、信息技术等15个重点产业的投保专利提供了超过16亿的风险保障。
二是和海淀区政府联合选送的案例“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的‘续贷中心’和‘确权融资中心’运行模式”入选24个北京市全市复制推广改革创新实践案例。上述两个中心之后发展为集首贷、续贷、确权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于一体的贷款服务中心,这在全国为首创,初步构建起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格局。
三是自2020年8月起,联合北京市医保局、北京市金融局研究推动与北京医保对接的、普惠型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北京普惠健康保”。我截至8月末,承保人数已超过150万人。该产品的推出进一步降低了北京医保参保人群的医疗费用负担,有利于推动商业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改善首都医疗服务环境。
此外,北京银保监局大力推动“简政放权”不断深化,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是请示银保监会并经批准,目前,辖内银行在自贸区内设立、变更、终止分行及以下(不含分行)分支机构的,无需报经北京银保监局事先审批,而是实行报告制,其中变更情形包括迁址、更名、升格。
二是放宽外国银行分行部分准入要求。允许外国银行分行开办人民币业务时可以境内分行间调拨营运资金方式替代以往只能从境外总行增拨营运资金方式,激发外资银行本土发展内生动力,助力首都稳外资。
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