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开市又近一步!将对一级市场将产生哪些影响?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1-10-14 14:01:4210月9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展了开市第二次全网测试。自北交所设立的消息宣布以来,各方积极备战,抢滩北交所“新赛道”带来的机遇,据业内人士普遍预测,北交所预计最快10月底开市,也意味着距离北交所第一波红利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自从北交所消息公布以来,引发业内的广泛关注,自9月2号至今,越来越多的机构均纷纷筹备发行关注新三板的基金,VC/PE纷纷火热入场,迅速加码新三板,以期提前锁定这即将到来的红利。
新三板自2013年诞生以来,通过从无到有的逐步探索,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然而,长久以来,新三板市场存在的流动性枯竭,致使挂牌企业定价难、融资难,退出通道受阻等问题,使得大部分新三板优质挂牌企业选择停牌或摘牌到科创板上市,流动性受到严重制约。
而北交所的登场,无疑是中国资本市场近三十年来的一大重要举措,也预示着更多投资机会的到来,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新三板长久以来存在的流动性问题,实际上对未来人民币募资趋势也将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必然也将影响未来5-1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策略,为其带来巨大的转变。
PE/VC退出新路径
据10月10日数据显示,当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共7256家,其中精选层66家,创新层1247家,基础层5943家。可以肯定的是,待北交所正式上市,至少有66家企业可以拿到上市的入场券,而其背后的VC/PE也将实现退出。
此外,由于北交所只接受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申请上市,因此,在创新层和基础层的部分企业也拥有更多机会。如今已有多家机构开始忙于发行新三板精选层基金,来提前锁定即将到来的红利。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认为,近半年就是投北交所赚取政策红利、赚取短期投机的一个黄金时间点。这个时候快、看得准,就能赚到平时赚不到的高额收益。
因此,北交所的登场,对一级市场来说利好颇多。可以大大缓解新三板长久以来存在对流动性难题,为PE/VC提供更多的选择。但由于其只接受新三板挂牌企业申请上市,因此,以新三板企业为投资标的的基金将迎来一波红利。
市场上哪里有红利,哪里就迎来蜂拥而至的壮观场面。自从北交所消息公布以来,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将目标转向北交所。但能够确保赚钱的大多数都是站在前排的人,谁先拿到入场券,谁就能搭上这波红利。只是,如何抓住北交所的红利,与大机构共舞,抢到精选层或者有潜力的创新层企业,才是真正能够分上一杯羹的关键。
不过整体来看,北交所的登场依旧是资本市场近30年来值得疯狂追逐的一件大事,换句话来讲,甚至是一次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结构性的大事。
推动科技企业快速发展
纵观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30年,成熟的大企业得到了资本市场的支持,快速崛起。而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却参差不齐,得不到资本的关注与支持,致使中国科技企业后备力量不足。尽管2019年推出了科创板,但仍然逃不开支持大型科技企业这条路。
造成中小企业发展良莠不齐的根本原因,就是市场上资金的结构性错配,资金分布不均衡、效率低下。当前,市场中90%以上的资金都在追逐那5%的准备上市的Pre-IPO项目,而另外95%的企业却得不到关注,融资无望,甚至造成大多数企业直接夭折。
而北交所成立的一大重要意义,就是支持更多中型龙头科技企业的发展,提高社会资金的效率,实现资金均衡分布,从而推动科技企业的发展。
对于整个行业来讲,由于北交所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未来也将有更多企业走向台前,获得资本的关注与支持,对于VC/PE来讲,也将有更多可选择的项目标的,从投资端来看,可投项目范围的扩大,无疑也将给机构带来更多投向明星项目的机会,从而增大投资收益的比例。
在如今这个节点上推出北交所,不仅赋予了其重要的意义及使命安排,同时有了国外同类证券交易所成功的经验,也为国内资本市场提前描绘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与路径。
中国版的“纳斯达克”
不同于以国企央企和科创板为主的上交所,以及以创业板为主的深交所,北交所主要以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为主。如果说上交所主要是大市值公司,深交所是中市值公司,那么北交所主要就是一些精选的小市值公司。
从交易规则和其他板块的区别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北交所上市首日股票不设涨幅,实行30%、60%临时涨停机制,主板新股上市首日为44%,创业板、科创板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
2.北交所和科创板、创业板一样,都有盘后固定价格交易,主板没有。
3.北交所以100股为最小申购单位,可以以一股为单位递增;创业板、科创板最低则为200股;主板必须是100股整数倍交易,无法零数递增。
4.主板后续日涨跌幅限制为30%;科创板、创业板为20%;主板为10%。
此外,新三板和A股、科创板最大的不同在于:科创板Pre-IPO只能高净值人群买私募基金进。而新三板则给了普通投资人投资的机会,可以不用买基金也能参与Pre-IPO。也就是从创新层、精选层里进行选择,当创新层企业上北交所时就可以直接把个人带进去。而如果是科创板之类的,就必须得通过基金,还要找关系才能参与战略配送,才能参与Pre-IPO投进去,否则投不进去一个准备去科创板的企业。
这也不免让业内人士想到当初的纳斯达克。1971年纳斯达克成立之初,也是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并同时设有场内场外交易。2006年2月,纳斯达克宣布将股票市场分为三个层次:“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即原来的“纳斯达克全国市场”)以及“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即原来的纳斯达克小型股市场),进一步优化了市场结构,吸引不同层次的企业上市。
经过多年的发展,纳斯达克已然成为世界各国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首选,而其与纽交所的差异化良性竞争也为美国证券市场带来了持续的繁荣。
张驰认为:北交所的出现类似于纳斯达克,或者类似于纽交所或者全美交易所,它更类似于一个成熟市场。而不像原来的科创板、主板、中小板,只是一个板,这里可以完全将北交所看成是类似于港股、纽交所一样的市场,这也意味着中小科技企业有了自己的资本市场。
而北交所也正是承载着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坚持错位发展与互联互通的作用,与上交所、深交所形成行业与企业发展阶段上的差异互补及良性竞争的关系。
募资趋势突转,LP利好来临?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可以看到自从北交所即将推出的消息公布之后,新三板头部的精选层和创新层头部基本都实现了大幅的增长,一级市场的VC/PE们也纷纷开始入局。包括高瓴、同伟创业、阿里投资等VC/PE及产业资本火热入场,迅速加码新三板,提前锁定即将到来的一波红利。张驰也坦言近期一直忙于发行新的新三板精选层基金。
实际上,北交所的推出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从2013年新三板诞生,到2016年挂牌企业超万家,以及到近两年优质企业选择出走另寻出路,足以看出新三板所面临的实质性问题。尽管2019年11月开始,证监会、股转公司陆续出台了多项新三板深化改革政策,尤其是转板措施,但深交所,上交所配套的转板政策细则迟迟未落地,依旧处于等待状态。不过在等待之余,也惊喜的迎来了北交所的横空出世。
北交所的登场不仅为VC/PE带来利好,对于LP来讲,也同样迎来利好。企业退出作为LP的主要回报来源,在北交所登场之后,不仅在退出层面上多一个通道。同时,也能为以往大量折在腰部及以下的企业带来更充足的资金,更有效的解决长久以来大量中间企业存在的退出时间长、估值低等问题,从而增强LP的退出速度和收益率。
同时,在如今中美博弈、VIE海外上市受阻的情况下,美元基金的募资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人民币基金则可以趁着北交所这波东风及政策红利逐渐回暖,尤其是专注于早期的机构们。不过由于大部分人民币基金都在持续关注北交所,并需要进行快速调整,但在整体来看还是需要时间的。
一方面之前很多人民币基金的投资范围没有新三板,需要改投资范围,甚至很多机构要募集新三板基金来投新三板。
小而精,投资策略的改变
实际上,北交所的登场,不仅仅利好一级市场,还将在根本上改变资本市场的投资策略甚至是资金风向的转变。北交所的核心作用就是推动中国一大批在细分领域的中型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得到资金支持、估值做高、得到市场关注、从而快速发展。如今在中美贸易战背后,中国也的确是亟需科技崛起,解决卡脖子领域的问题。
过往的三十年,整个资本市场的思路都是追逐大企业,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无一例外,均在在追逐支持成熟的大企业。如今,大型科技企业得到资本的助力得到成熟发展,或是迎来上市,而中小型科技企业却无法得到资本的关注与支持,发展参差不齐,从而造成科技企业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原有的上交所、深交所的制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固化,定位在推动较大的科技企业直接融资。如今再靠原有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已很难再推动中型科技企业的进步,所以说需要有北交所用全新的制度、新的市场来推动中型的科技创新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张驰表示:毕竟科技竞争的核心就是资金的竞争、资本的竞争。有了资金的引导才能提高科技企业的效率,从而做大做强。因此,北交所推出的核心目的就是希望在中国形成循序渐进、多层次推动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资本通道。它的出发点是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目的是希望通过多层次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融资发展模式来推动整个中国科技核心企业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5-10年也将会有更多资金沿着北交所、创新层、基础层流向中小企业,尤其是成长价值巨大的企业间盘旋,而不只局限于PreIPO。从而促进中国的科技行业有层次和递进感,形成源源不断、层出不穷的生态。
结语
北交所的登场,预示着重大投资机会的到来,不仅利好一级市场退出,增强流动性,同时也将改变中国未来10年资金的流向,朝着真正的价值投资迈进。
(金融小镇网转载自中基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