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掀起“港风”潮流,未来何去何从?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2-08-16 15:32:30过去两年,在宏观背景的阴霾之下,中概股一直在夹缝中生存。目前,几乎每一家披露年报的中概股都难逃被列入“临时退市清单”的宿命。随着科技巨头阿里巴巴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加入“临时退市清单”,中概股退市风险再度引起市场担忧。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近日向香港联交所申请从第二上市地位变更为主要上市,并预计2022年底前完成。
作为市值最大的中概股之一,阿里巴巴此举无疑给市场一个鲜明的信号——在这场中概退市危机中,港股市场的“避风港”地位凸显,中概回港是当下最有效的化解危机的方案。
另一方面,国内平台经济的监管方向持续明朗。那么,投资者该如何平衡风险和机遇?从监管层、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各方的应对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现状: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谈判进行中
根据美国国会2020年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HFCAA),如果在美上市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无法让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检查审计底稿,将会在2024年被强制退市,这项规则也适用于场外交易的未上市股票。截至2022年6月末,SEC已经将155家披露了2021年年报的中概股加入该清单。
解铃还须系铃人,未来中概股何去何从高度依赖于中美监管层的审计合作进度。
不过,越来越长的临时退市清单意味着目前并未有实质性的合作进展,双方仍在磋商过程中。与此同时,美国SEC不断施压, 强调必须要完全取得审计底稿的访问权限,而且中概股摘牌时间可能从现在的2024年提前到披露2022年财报的2023年年初。
自救:中概股主动探索回港之路
监管层达成共识具备较大不确定性,但上市公司并未“坐以待毙”,而是已经开始“自寻出路”,赴港主要上市成为中概股回归的主流。
前脚阿里巴巴被SEC列入“临时退市清单”,后脚阿里巴巴就公告预计2022年底前公司于香港联交所主板的第二上市地位变更为主要上市,预计2022年底前完成。
此前,再鼎医药于6月宣布完成由第二上市自愿转换为主要上市,哔哩哔哩也宣布预计2022年10月在港交所由二次上市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根据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的统计,目前已有70%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在香港进行主要或第二上市,且更多企业开始转向主要上市。
另外,赴港的中概股绝大多数都直接选择了双重主要上市的方式,包括去年上市的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以及近期的贝壳、知乎、金融壹账通等。
在中概股风险悬而未决的情况下,赴港主要上市既能够帮助公司抵御强制退市的风险,保留美元融资渠道;同时也有机会成为港股通合资格股票,从而拓展投资者基础和吸引新的流动性。
展望未来,出于企业出海发展和规避外部上市地位不确定性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优质中国公司将赴港上市,香港有望成为中国企业最大的美元融资市场。
港股:未来机构投资者加仓中国科技的首选
赴港的不止中概股企业,还有一众机构投资者。
从港交所的中央结算系统持股纪录查询系统(CCASS)数据看出,近一年来机构投资者积极将中国科技股的仓位从美股ADR转换至港股,阿里巴巴、京东集团、百度集团、携程等一众热门中概股的大部分流通股已转至香港注册。
此外,摩根士丹利数据统计称外国投资者正在加仓中国科技股,不过资金大多流入港股,而非美国上市的ADR股份。
如今,中概股危机未见结局,不确定性令投资者在风险和机遇中摇摆。尽管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是从公司和专业投资者的“港风”之路可以看出,香港上市的科技股已经成为规避不确定性、稳抓科技增长机遇的两全其美之选。
事实上,自今年4月平台经济迎来政策底部之后,恒生科技指数已经反弹近10%。
数据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恒生科技指数ETF,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3033.HK)在7月份的日均成交额达到近17亿港元,长期霸榜港股交投活跃榜。且自今年7月被纳入ETF互联互通机制后,成为南北向上百只ETF互联互通标的中最受欢迎的产品。
来源:丫丫港股圈
金融小镇网/基金小镇网(www.financetown.com.cn)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金融小镇网|创投小镇网是中企报集团旗下金融园区综合资讯平台,汇聚各省市金融小镇/创投小镇发展动态,聚焦金融、创投、私募等热点资讯,服务金融类投资类企业,免费提供入驻咨询、优惠政策申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