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委沈志群:股权投资是科技强国的第一资本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2-12-02 15:46:21金融小镇网12月2日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充分发挥“三个第一”的功能,还要有资本力量的推动。
首先,股权投资投什么?一是投科技,对具有高成长性、高风险、长周期、轻资产特点的科技产业发展,可以说是量身定制的资本形态,科技产业的企业包括高科技、硬科技、新科技企业,是股权投资集中关注的重点。二是投人才,投资决策重要因素是被投企业的团队和领头人,新经济时代全球著名的成功企业家,在创业初期几乎都得到过股权投资的支持和助力,资本成就了人才的辉煌。三是投创新,股权投资项目虽然涉及的行业领域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元素,必需的要素,就是创新,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模式创新。从股权投资对科技、人才和创新“三个第一”发挥的独特作用看,股权投资作为第一资本,名正言顺。
其次,新时代的十年也是我国股权投资行业突飞猛进快速发展的十年。2012年前后由于管理体制变化统计数据不全,据推测当时VC/PE基金不到五千只,存续基金管理规模不足一万亿元。2017年中基协的数据比较完整,基金数量达到25100只,存续规模为6.35万亿元。目前,股权和创投基金已超过五万只,存续规模接近14万亿元,比五年前十年前翻了几倍十几倍。这里还没有包括一些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设立的CVC机构和天使投资人的投资。从数量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股权投资市场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股权投资成为第一资本,势在必然。
第三,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十年前的10%左右已提高到接近18%。股权投资基金将近三分之二的投资涵盖了九大类(40个分类、189个子类,166个细分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我国资本市场中小板的60%、创业板70%、科创板80%、北交所、新三板85%以上的上市公司和挂牌企业,全国30多个区域股交中心的几万家挂牌企业,以及成千上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背后,都有股权和创投机构的身影。股权投资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上市公司的培育,以及“双创”事业作出的贡献不可估量,股权投资称为第一资本,当之无愧。
第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内容之一资本供给结构的改革目标,就是改变以银行为主平台、以债权投资为主方式的间接融资格局,逐步转向更多依托资本市场主平台、以股权投资为主方式的直接融资格局。然而,这几年直接融资比重并没有显著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存在。一个重大的误区是,仅仅把少数成熟的成功企业在资本二级市场的公开上市发行,当成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方式,实际上大多数处于成长期甚至初创期的未上市企业,更需要在资本一级市场寻求股权投资的支持。大力加快股权投资的发展才是更值得关注的提高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方式,才是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出路。因此,股权投资担当第一资本,义不容辞。
应该看到,我国股权投资不仅要从数量上、而且要从质量上要真正成为科技强国的第一资本,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影响我国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就是要重点解决好行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深刻认识中国国情下股权投资资本的特性、行为规律和作用定位。创投行业存在个别不规范行为,甚至违规违法被”亮红灯”的问题。为此需要对股权投资的定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每个投资项目或基金个案而言,股权投资的经济功能当然是一种财务性投资,必须讲求财务回报的最大化。而股权投资特别是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其社会功能也是一种战略性投资,承担着传统计划经济下由政府实现的目标任务,如促进创新创业,支持科技企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股权投资两种定位并不矛盾,可以兼顾并存,互相促进。股权投资要实现“绿灯”放行,一路畅通,必须要守住一片净土,推动资本向善,成为讲责任的资本,守信用的资本,正能量的资本,有温度的资本,努力成为我国各种形态资本的典范和榜样。
二是,要切实解决股权投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我国股权投资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难题,深层次原因是体制障碍和机制缺陷,如长期资本供给来源不足,社会资本、民营投资机构低迷乏力,国有创投激励和免责机制缺失,股权资本退出渠道不畅,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缺位,股权投资行业建章立法滞后,创投税收等扶持政策效应失灵,基金登记备案程序繁琐和变相行政许可,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理解为更多发挥政府作用,影响市场对投资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等等。这些体制机制问题,只有通过深化和加快系统性市场化改革才能逐步解决。
来源:21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