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融小镇网!
186 1691 6099

创历史新高!2022年IPO融资规模募资额5869亿冠绝全球资本市场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2-01 14:26:16

金融小镇网2月1日讯:A股IPO市场持续火爆,2022年IPO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冠绝全球主要资本市场。

据Wind数据,2022年A股首发上市企业达428家,合计募资额为5868.8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与全球重点市场对比,2022年美股市场的募资额为48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50.97亿元)、港股的募资额为1034.0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23.71亿元),A股IPO融资规模超越美股和港股等市场,成为2022年全球新股募资规模最大的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A股IPO募资额虽创新高,但增速却进一步放缓,仅同比增长8.14%,且IPO企业数量同比减少18.16%。

一、美、港股IPO市场入冬,A股问鼎全球

据Wind数据,2022年,A股IPO首发融资额合计为5868.86亿元,比2020年多出1075.92亿元、比2021年多出442.43亿元。A股市场IPO募资额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

而美股和港股却呈现相反的态势。受美联储大幅加息、国际形势骤变、全球股市震荡下跌等因素影响,2022年美股IPO市场遭遇凛冽寒冬。Wind数据显示,2022年美股市场共有345家企业首发上市,募资额仅为481.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50.97亿元),A股较美股高出2517.89亿元。

据安永证券数据,2021年美股市场总计有416家企业首发上市,融资总额约为15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926.96亿元),较2020年同比大增80.6%,但2022年的募资额同比下滑69.09%。

24b78b765854b227e160164b4dc9408d.png

有分析认为,欧美经济衰退压力加大,令投资机构投资策略趋于保守,不愿再认购那些缺乏盈利能力、只有“成长故事”的新兴企业股票,这使得美股IPO融资市场出现寒冬。

港股方面,据Wind数据,2022年港股共有89家企业首发上市,募资额为1034.0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10.58亿元),A股较港股高出4958.28亿元。而2021年,港股IPO市场共有96家企业首发上市,募资额为3314.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709.85亿元)。2022年港股IPO募资额同比下滑68.8%,这是继2021年同比下滑17.16%后再度出现下滑。

港股IPO融资额下降,或与大型中概股赴港上市热度下降有关。2021年共有8家中概股选择回港上市,2021年港股IPO十大“募资王”中,中概股占据了半壁江山。而2022年回港上市的中概股募资规模相对较小,据时代商学院统计,2022年共有11家中概股回港上市,其中6家为介绍上市,并未进行融资;其余5家中概股募资额合计为16.72亿元人民币(按2022年底汇率计算),占港股IPO总融资额的1.81%。

此外,2022年港股新股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募资额不足10亿港元的新股就有51只,占比达68.91%。因此,2022年港股虽仍有89家企业首发上市,仅减少7家,但IPO融资额总体出现了大幅的下降。

A股IPO融资额问鼎全球,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发展缓慢、地缘局势紧张,全球重要市场IPO融资规模锐减有关,具有一定偶然性。

此外,A股IPO募资额不降反升,逆势创新高的背后,则是我国注册制改革政策落地,以及经济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为企业IPO上市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我国鼓励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公司回归A股,也是推动A股IPO取得融资额创新高的关键因素。

除新股数量与总募资额外,新股的平均募资额也是衡量IPO市场热度的一项指标。2022年,A股上市企业共428家,总体募资额为5868.86亿元,平均募资额为13.71亿元;对比2021年,A股的上市企业共523家,总体募资额为5426.68亿元,平均募资额为10.38亿元。

可以看到,2022年IPO企业数量较2021年有所减少,但募资总额不降反升,平均募资额增幅显著。

对比美股,2022年美股市场共有345家企业首发上市,募资额为481.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50.97亿元),平均募资额为9.71亿元。港股方面,2022年港股共有89家企业首发上市,募资额为1034.0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23.71亿元),平均募资额为10.38亿元。可见,A股以13.71亿元的平均募资额居首。

a90dc4d7147b254a1176c40ddf569a2a.png

二、IPO融资额创新高但增速进一步放缓

据Wind数据,2018—2022年,A股IPO企业数量分别是105家、202家、436家、523家、428家,2022年IPO企业数量同比减少18.16%;对应的募资额分别为1378.15亿元、2489.81亿元、4847.93亿元、5426.68亿元、5868.28亿元,2019—2022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80.66%、94.71%、11.94%、8.14%。2022年IPO企业数量减少,融资额继续创新高,但增速进一步放缓。

aaafa72977533b8c94907ec9455b23df.png

据Wind数据,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的IPO募资总额分别为1327亿元、1274亿元、1770亿元、1498亿元;各季度IPO企业数量分别为87家、89家、131家、121家,经计算,各季度IPO企业的平均募资额分别为15.26亿元、14.31亿元、13.51亿元、12.38亿元。

分板块来看,深交所主板首发上市企业有40家,融资额共计为838.63亿元,上交所主板首发上市企业有31家,融资额共计为1065.05亿元,两大主板融资额合计为1903.68亿元;科创板首发上市企业为123家,融资额共计为2520.44亿元;创业板首发上市企业为150家,融资额共计为1796.36亿元;北交所首发上市企业为83家,融资额共计为146.77亿元。注册制下,科创板的IPO融资规模已远远超过主板。北交所的募资额相对较小,仅占据总体募资额的2.5%。

各板块的募资额冠军中,上交所主板的中国移动(600941.SH)以519.81亿元的募资额拔得头筹。科创板中,联影医疗(688271.SH)的募资额最高,为109.88亿元;创业板则是华宝新能(301327.SZ),募资额为58.29亿元;深交所主板为尚太科技(001301.SZ),募资额为22亿元;北交所为国航远洋(833171.BJ),募资额为5.77亿元。

作为国内首个实行注册制的股票市场,科创板与创业板不同于主板,专注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企业,从募资额情况来看,大量资本向科创领域集聚,推动了科创板与创业板的火热。

当前A股市场IPO行业结构发生变化,科技、传媒和通信行业IPO占比逐年增加。随着“扶持硬科技企业”被纳入国家重大战略中,科创板和创业板将成为资本追逐的重点方向。

展望2023年,普华永道预测,2023年A股市场IPO数量将达400~ 460家,全年融资额有望再创新高,达5900亿~6520亿元,平均募资额预计为14.17亿~14.75亿元。

三、中国移动募资额拔得头筹

从A股单个企业的IPO募资额来看,2022年,中国移动以519.81亿元的首发募资额位居第一,也是唯一IPO募资额破500亿元的企业;其后依次是中国海油(600938.SH)、联影医疗、海光信息(688041.SH)和晶科能源(688223.SH)组成的第二梯队,这四家IPO企业的募资金额都在100亿元以上,分别为322.92亿元、109.88亿元、108亿元、100亿元。

从行业分类来看,据Wind行业分类,处于电信服务行业的中国移动一举拔得头筹,排名第二的中国海油为能源行业,排名第三的联影医疗为医疗保健行业。前三大企业的募资额合计达到了952.61亿元,占据2022年IPO总体募资额的16.23%,拉升了2022年A股的募资额高度。

从前三大募资企业的发展来看,中国移动在传统的语音、数据、宽带、专线、IDC、云计算、物联网等业务基础上,近年大举开拓“数字经济”,推出超高清视频、视频彩铃、和彩云、移动认证、权益超市等个人数字内容与应用,拓展娱乐、教育、养老、安防等多样化智慧家庭运营服务。

中国海油的主要业务则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原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集团之一。近年来,中国海油在新能源领域不断拓展,顺应全球能源行业低碳化的发展大趋势,探索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业务。

而募资额第三的联影医疗主要业务为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目前,该公司已构建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在内的产品线布局,正试图攻克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等大型医疗装备领域的核心技术。

从以上信息不难发现,募资额前三的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较高,均为行业的头部企业。这表明规模庞大的龙头企业仍受市场认可,哪怕募资额巨大仍能顺利完成募资计划。此外,电信服务业、能源业、医疗保健业作为民生之基,在资本市场中依然具有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兴产业类公司在A股的募资情况同样值得关注,前十大IPO募资额企业中,信息技术企业就占了四席。募资额排名第四至第六的海光信息、晶科能源和翱捷科技-U(688220.SH)均来自信息技术行业,第九名纳芯微(688052.SH)也来自信息技术行业。以上四家信息技术企业的募资额占2022年IPO募资额的比例为5.7%。

从募资额前十的企业中不难看出,新兴产业冉冉升起,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及新兴产业的支持。

来源:时代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