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融小镇网!
186 1691 6099

两只询价新股蓄势,打响北交所新股询价常态化第一枪?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3-17 17:10:10

5af9bb62e9016e9d34364eb671087ef7.jpg

近期,北交所将迎来今年以来首只询价股,公告显示安达科技将采用询价定价方式确定发行价,初步询价后,定价在13元,和询价底价一致。

紧随其后的还有一诺威,也发行采用询价发行,发行底价10.81元/股,将于2023年3月14日到15日进行网下询价,2023年3月20日发行申购。

此前北交所其实并不是没有出现过询价股,开板以来上市的新股中硅烷科技、华岭股份、欧普泰都采用过询价模式发行,询价模式在北交所并不是新鲜事。

重点在于目前板块内行情逐渐转冷和底价定价的新规定,使得两只新股询价发行结果的示范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今年以来北交所首只上市当日破发的新股已经出现,这也意味着短暂的新股蜜月期结束,压价产生的新股赚钱效应明显消退,破发的问题重现,萦绕在所有人的心头。

在这个节点下,新规中的每股净资产发行底价配合询价发行模式,是否能为新股定出一个相对符合市场预期的价格,扭转掉破发潮似乎又将重现的风向,是所有市场主体关注的重点。

北交所历史询价新股表现一览

根据犀牛之星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施行询价模式上市的3家企业效果有明显区别,首发日呈现了大涨、不涨不跌、破发的3种走势:

这种走势背后,隐约透露出询价发行对于个股而言,或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以成功案例硅烷科技为例,作为国内第一大高纯硅烷气供应商,硅烷科技行业前景广阔,实力强劲,但时值北交所破发频繁时期,故仍选择降价让利二级市场,二次下调底价后让出了一个明显的获利空间,最后运用询价机制竞价,有效平衡了一、二级市场的各方利益,为二级市场预留空间,有利于股票上市后的市场表现。

本身北交所的发行其实存在有制度优势,拟上市公司如果觉得发行底价较低,可以在确保发行后社会公众股比例不低于25%的情况下,减少发行股数,就像长虹能源(836239)一样,等二级市场价格上去后再启动北交所再融资,这样可以按需融资,还可以在稀释较低的股份情况下融到更多的资金,最重要的是给二级市场留下较好的资本市场形象。

不适合企业的底价,即便运用询价机制尽人事的提了价,也难逃后续在二级市场上被投票出局,出现首日就破发的情况。

对比另外两家的发行情况,从底价到最后的发行价上看,询价基本没发挥什么作用,企业本身存在定价过高、行业周期下滑、二级市场关注度较低等问题,加上原本定的底价已经不低,接近市场预期,故使得后续的询价也就没有了上涨空间。

近期两只询价新股上市后怎么走?

从所处行业、营利情况以及研发投入上看,两家公司不存在明显短板和硬伤,但就营收规模和成长性看,安达科技显然略胜一筹。

安达科技(830809)作为今年第一家采用询价发行的北交所新股,在新三板有“人气王”之称,初步询价定价13元,和询价底价一致,对应PE为13.72倍,可比公司PE均值为39.71倍,估值与可比公司相比较低。

2021年转型磷酸铁锂后,安达科技从陷入亏损困境一跃成为行业头部企业,实现营收15.77亿元,同比增长1603%,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224%;2022年实现营收65.58亿元,同比增长315%,净利润8.11亿元,同比增长251%。

并与国内大型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企业比亚迪、中创新航、宁德时代、派能科技等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从市场竞争格局和行业前景看,公司磷酸铁锂产品质量处于第一梯队,与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能等龙头客户合作紧密,具备技术及客户优势护城河,随着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及扩产产能释放,业绩增长动力较强。

概念上和华岭股份(430139)有可比性,但对比之前的华岭股份询完比底价高了0.1元,安达科技更是询了个寂寞。

大概是本身发行价格颇高,并且上市这个节点处于行业的周期性下滑,加剧挤压了询价空间,导致询价参与数量很少,网下中签率较高,后续首发表现存在两极分化。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犀牛之星研究院测算,安达科技此次发行融资规模为6.5亿元,超额配售后为7.48亿元,发行后安达科技总市值近80亿元,将位居北交所市场前列。

第二只询价新股一诺威,发行底价为10.81元/股,询价时间定在3月14-15日,最终价格要等到询价后。

公司主要从事聚氨酯的研发生产,产品分为三类:聚氨酯弹性体类,多元醇类(聚酯、聚醚及组合聚醚等)和EO、PO 其他下游衍生物类,以前两类为主要收入来源,相关产品主要用在制鞋、手机护套、塑胶跑道、冰箱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家具床垫和汽车坐垫等领域。

2019-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55亿、51.07亿、79.77亿和63.06亿,年均复合增速为11.45%;对应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55亿、1.84亿、2.25亿和1.86亿,年均复合增速为6.27%。

但从近几年的销售收入和今年一季度的营收情况看,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并不是很乐观。

公司所处行业景气度下行,短期新应用领域拓展较慢,长期仍存在业绩下滑风险,就算按底价发行16.93倍的估值也偏高;对比目前北交所内的化学原料类公司,佳先股份PE为12.41倍,齐鲁华信PE为14.26倍,询价的必要和空间几乎没有。

综合来看两家询价新股的情况,重现去年询价优等生硅烷科技的情形基本不可能,甚至基于目前板块内行情又开始滑向冷淡低迷,本身定价比较高就已经没有太大的询价必要,一波操作下来再拉涨发行价后,或会导致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比例增加。

结语

新股询价常态化有没有必要和作用,和发行底价密切有关,但就目前北交所定的低至每股净资产的底价合理吗?

此外,企业既然把发行底价定至每股净资产,那么询价的底价又往往不同于发行底价,那么这个每股净资产的发行底价,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这种不适合板块企业定价的询价模式,多方博弈后,最终还是人为的拔高发行价,对标着错误的板块和估值,对标全A的发行价最终会透支企业在二级市场的上涨空间。

调整适当的询价机制,设置合理的询价发行底价,不让发行底价成为“鸡肋”,通过市场化的询价确定发行价格,给予市场交易博弈的机会,在市场的博弈中带来交易活跃度,交易活跃了、换手率提高了,板块内估值才能逐渐向科创板甚至全A靠拢。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