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融小镇网!
186 1691 6099

中国AIGC创投现状:稀缺项目分分钟独角兽,能做大模型500万年薪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4-04 14:29:16

b219235975132b85c7a36fd532b6a366.jpg

GPT狂飙,AI投资突进,整个创投市场都热得发烫。

稀缺的公司 分分钟独角兽,做大模型的人才 出500万年薪也难招,但与此同时,有的创业公司还没来得及在市场上露出锋芒,就已经被一日千里的OpenAI 拍倒在PPT阶段,难以翻身。

除了算力、数据和资金,AIGC初创公司还迫切需要什么?

元宇宙、虚拟人转型,到底有没有路可以走?

面对GPT-4的颠覆性技术引发创业赛道和商业逻辑的变化,投资人们既担心汹涌的剧变,又对新机遇感到欣喜和好奇。

不瞒诸位,量子位跟国内 最头部VC的几位投资人畅聊了AIGC创投圈现象,一起来“八卦”一下。

稀缺的公司分分钟独角兽,合适的人才年薪500万

量子位获悉,一家AI大牛组建的AIGC创业公司,已经在 进行新一轮融资,最新估值6-7亿人民币。

就在不久前,这家公司刚刚完成了数亿元天使轮融资。

遭遇哄抢的不只这一家。目前市面上,此前几年间就已经在大模型层深耕的AI公司, 各自身价都翻了2-3倍,有的已经摸到独角兽门槛,最新一轮融资几乎接近10亿美金。

借此机会,一些 老牌公司也开始下场。最新消息是,它们中不少都开始尝试从内部转化,或用老队伍成立一个AIGC方向的新公司,既有垂域场资深自身老玩家,也有高校产学研转换出的学院派AI公司。

虽然大模型方向公司身价倍增,但投资方也毫不掩饰地朝狂喜的技术从业者泼了盆冷水,那就是市面上其实 没早两年那么多钱。

当然,金钱的限制范围很少包含有能力的大牛,无论是带队创业者,还是单纯的技术人员。于是大模型相关的技术从业者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一些初创公司也给出高薪, 四处搜罗大模型研发人才——

计算机领域博士,只要做过AI大模型研发的人就可以,国外的华人最合适。如果是作为总负责人,领导一个由研究员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从0-1搭建一个AI实验室, 年薪在500万左右,具体还能再谈。

等着集成创新,被OpenAI杀死在PPT阶段

市面上普遍的AIGC创业归于两派: 大模型底层和 AIGC应用。

哪一方更受青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看模型层更多的投资人眼中,应用层创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美国硅谷推进太快,无论国内外,很多做应用层的创业公司都 活不过OpenAI一次迭代。

比如OpenAI对ChatGPT代码解释器的推出,就杀死了一个刚刚获得10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的公司LangChain,它的创业思路是利用语言模型APi快速构建应用程序的Python框架。

国内也不例外,量子位获悉,本想在AIGC大展身手的某医疗领域玩家,在GPT-4发布后, 再也不提此前“要融7个亿”的豪言壮语;2个月前还拿着PPT和投资人激情对话的团队, 已经有好几家的原项目因为OpenAI新动作几近流产,不得不谋求新的故事来讲。

看应用层更多的投资人则解释道,模型层大多是大厂的机会,“应用层很谨慎,但模型层更不敢跟。”

相比于前者认为Canva、Grammarly、Jasper.ai的场景太薄,可能经受不住微软连续冲击,更把重点放在应用层的投资人认为做应用的创业公司,在SaaS这条路上用户需求做到极致,就还有产业价值可以做。

不过,无论是底层模型还是应用层创业,如果以上述的一年半为期限,都充满着 难以预估的变数。

第一波投资以一年半为周期

每天早晨睁眼,科技赛道投资人第一要务:

抓紧把国内科技媒体通刷一遍,生怕对国内外AIGC的大事小情有所遗漏。

但因为从PC到TMT再到自动驾驶送走了太多赛道,再高的热度也不会让投资人们轻易押注—— 持续跟进,保持观望才是他们的态度。

如果将当下AIGC和大模型层面的投资热度看作10成,预估明年此时, 热度将下降到只有3-4成,“也不代表公司和赛道不行,只是是阶段性的。”

大多数投资人的看法是,目前市场上的的AIGC初创公司,尤其是做模型层的,大多还在讲故事、拉团队,没有真东西拿出来,因此还要等待相对漫长的研发周期,以及找准商业化落地的具体方向。

换句话说,现在的AIGC创业公司 (哪怕由老牌AI公司转化而来),除了需要算力、数据和资源, 更需要的是时间。

业内普遍估计,这波钱投下去, 一年半之内未必能见到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

项目没法聊太细

“敢跟几轮?”

量子位提出的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里多的是 “3”(天使轮、Pre-A、Pre-A+轮),更保守的回答是 “2”。

原因很简单:

后面阶段太贵,又要拿东西出来;前面阶段现在又没东西,怕站岗。

但新赛道 不能不投,所以降低单笔投资金额成为了大多数VC的选择。

而前几轮的跟进主要看人靠不靠谱。简单来说,一看创始人或创始团队过去的 简历背书,二看之前和VC机构 是否有过既有项目合作。

红杉资本塔尖孵化杨植麟,经纬创投参投衔远科技 (周伯文)数亿元天使轮,创新工场继续跟投澜舟科技 (周明),都可以清晰看到这样的思路。

这样的现状,加上暂无成果或产品可看,其实给投资人聊项目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具体来说就是项目 没法聊太细,只能大谈过往成就、基础路线和后面的milestone计划,以至于有投资人跟量子位打比方到,“现在好像在干猎头干的活。”

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怕聊太细,被人抄 (狗头)。

元宇宙、虚拟人纷纷转型?

上一位顶流 元宇宙那边,也有不少目光和精力转投AIGC领域。

最积极的是 虚拟人技术方,AIGC技术能提升虚拟人对话能力、形象生成、内容生产效率,在运营、产出、虚拟场景模拟方面也拓展了空间。

而且,在市场里打滚了一两年,这些公司已经有能够看的产品,甚至还有不错的应用场景。

即便如此,投资人普遍对它们也持 保留态度。

一方面,过去几年里,市场已经证明了目前虚拟人能够落地的应用场景,用户不太买账。如果不改变电影、电商等原有的商业模式,虚拟人赛道终究 缺乏放量。

另一方面, 硬件方面始终在供应和市场方面都受到限制。

所以现在虚拟人入局AIGC,做3D生成,有没有投资人愿意投?也是有的, 前两轮融资情况可能也不错,500万人民币以内,应该是没问题。

总之,关于2023年开年至今的AIGC创投市场,量子位听闻的故事大体可以这样勾勒:

创业分明是艰苦的选择,但技术人才 前赴后继,跑得快的公司已然完成天使轮甚至Pre-A、Pre-A+轮融资,新的入场者还在源源不断涌来。

投资方颇有耐心,项目看得飞起, 整体谨慎观望的同时,对于牛人和好的技术项目,仍然愿意砸钱,甚至再投二轮。

来源: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