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拉要IPO了!用三大绝招扭亏!未来看好吗?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4-07 09:55:51近日,物流交易平台“货拉拉”的上市主体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申请在港股主板上市,由高盛、美银证券和摩根大通共同担任保荐人。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货拉拉是2022年上半年全球闭环货运GTV最大的物流交易平台和同城物流交易平台,也是2022年全球已完成订单数量最大的物流交易平台。
随着订单数量和收入的提升,2022年,货拉拉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但盈利的背后是,公司对司机、甚至是员工的“压榨”,以及对客户的“小气”。那么,这一盈利模式能否长久?
来源:公司官网
最大的物流交易平台
据悉,货拉拉于2013年在中国香港推出平台,自2014年起扩展至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其他城市,于2019年开始进军拉美等其他境外市场,是一家从事同城/跨城货运、企业版物流服务、搬家、零担、汽车租售及车后市场服务的互联网物流商城。
2022年,货拉拉平台促成的已完成订单达到4.28亿单,全球货运GTV(指于某期间所有已完成订单总值,即交易总值)达67.15亿美元,覆盖全球11个市场超过400个城市。
那么,公司的财务表现如何?
2020年-2022年(下称“报告期”),货拉拉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29亿美元、8.45亿美元及10.3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9%。
与同行的已上市公司快狗打车相比,货拉拉的收入规模明显处于更高的水平。2022年,快狗打车的收入为7.73亿元。
按地区来看,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中国境内,报告期内的占比分别为90.4%、93.6%、93.1%。
业务模式方面,货拉拉收入主要来自货运平台服务、多元化物流服务、增值服务。其中,货运平台服务是公司核心业务,主要是在主营的货运平台服务上向司机收取会员费以及司机履行完运输订单后向其收取佣金。
事实上,这一模式近年来发生了一定改变。
2020年至2021年,货拉拉处于实施混合变现模式的初期阶段,绝大部分货运平台服务收入来源于司机会员费,且司机会员费固定不变。此后,货拉拉采用司机会员费和佣金组合的混合变现模式,佣金占货运平台服务收入的比例在报告期内大幅上升。
据了解,货拉拉为司机提供多个级别的会员资格,会员级别越高,会员费越高但抽佣比例越低。招股书举例称,截至2022年年末,货拉拉司机在深圳的一二三级别会员月费分别为189元、489元和739元,非会员和一二三级会员的佣金率分别为18%、14%、11%和8%。
对此,货拉拉称,目前货运平台服务产生的司机会员费及佣金组合均衡,这促使其货运平台服务变现率不断提高,由2021年的7.6%增至2022年的9.7%。货运平台服务毛利率也由2020年的66.8%增加至2022年的74.3%。
但高昂的会员费和佣金率也是货拉拉被一部分人诟病的一个地方。在黑猫投诉上,货拉拉的投诉数量超过了2万条,其中多数是来自司机的投诉。
扭亏为盈
报告期内,货拉拉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8.07亿美元、-20.86亿美元、-0.49亿美元。
可以看出,随着公司的收入规模扩大,净亏损也在逐步缩窄。
如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报告期内,货拉拉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55亿美元、-6.31亿美元、0.53亿美元,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对于前两年的亏损,公司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在规模及地域扩张、用户增长及参与度以及产品创新方面持续大额投资,多笔投资建立了庞大的司机及商户网络,使GTV及收入大幅增长。而2022年是货拉拉实现了自成立以来按经调整基准首次盈利。招股书介绍,这主要是由于货拉拉庞大的网络效应、有效的变现策略、收入来源增加及经营效率的提升所推动。
IPO日报发现,公司能实现扭亏为盈,一方面是毛利率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压缩了期间费用。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逐步增长,分别为38.5%、39.4%以及53.7%。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2.39亿美元、6.73亿美元、1.98亿美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5.1%、79.7%、19.1%。
2022年,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下滑了70.6%,主要是公司向商户提供的折扣减少,以及控制员工成本。
换言之,公司减少了对消费者的补贴,并且降低了员工薪酬或是裁员。
那么,如果未来补贴持续减少,消费者还会继续选择货拉拉吗?
此外,由于公司有大量的可赎回可换股优先股,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超过了100%。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的负债总额为58.9亿美元,资产总额为22.1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266.52%。
股权架构方面,截至最新披露,创始人周胜馥持股25.05%,高瓴持股9.67%,红杉资本持股9.11%,概念资本持股8.34%,顺为持股为6.91%,清流资本持股6.77%,襄禾持股为4.25%,Matpo Development持股1.26%。
迄今为止,货拉拉在过去8年中一共完成了11轮融资,总金额共计约26.62亿美元。其中不乏受到包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清流资本、中银香港、中国平安、博裕、腾讯、美团等明星企业及机构的追捧。
来源:IPO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