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融小镇网!
186 1691 6099

2023进度条过半,一级市场投资人的真实生存现状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7-10 17:11:26

2023年,股权投资行业的洗牌和出清愈演愈烈。大环境下,头部的、腰部的、腰部以下的机构,都感到压力不小。

行业状况在变化,有人选择离开,有人彷徨踟蹰,也有人在因循变化。投资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该以何种姿态面对行业洗牌,又该如何下好下一步棋。募、投、管、退各个环节,都需要投资人跟上新思路、新逻辑。

01募:专项基金兴起,一边招商一边募资

当前,“抱国资LP大腿”可能已成为IR圈里的共识。但抱大腿也是技术活。在国资成为主流LP的现实情况下,适应形势、调整心态和打法,是投资机构的必修课。

近几年,在轰轰烈烈的“资本招商”、“基金招商”中,诞生了合肥、苏州、深圳等地方模式,千亿级产业基金群遍地开花。同时,引导基金也从一线城市向中西部延伸,从国家级、省市级向区县级下沉,产业规划和指向性更强,考核方式更加细化。

这就大大考验了GP的产业资源和产业服务能力。提前调研当地产业禀赋、储备优质项目,也成了申请引导基金出资的“敲门砖”。引导基金更偏好拥有产业资源和产业服务能力,以及在某一垂直领域深耕、具有差异化和突出能力的GP,同时他们会重点关注GP是否拥有丰富的项目储备与项目发掘、把控、招商引资的能力和GP能否与LP形成良性的业务协同作用。

除了业绩之外,国资LP还看中GP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具有特色和持续输出能力的生态赋能体系的能力,即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差异化服务,为LP创造独特价值的能力。

在此背景之下,专项基金比盲池基金更受部分LP欢迎。曾经,很多投资人觉得专项基金是“FA”,并不愿意理睬,而现在,专项基金是很多中小投资机构的主要业务,甚至连之前看不上这类模式的部分头部VC也设立了专门的单项目基金募资团队。

专项基金是针对单一或几个项目的基金,先确定投资项目再去募集成立基金。因此,专项基金的优势在于底层资产的确定性;基金规模小,容易募集到位,募集速度快;投资速度快,减少资金占用成本。“一只基金募个几千万,投一个或者几个项目,快速投资快速退出”的模式,让很多中小GP在募资寒冬中得以“温饱”,对于LP来说,他们也能以更低的管理费支出、更短的退出时间来赢得更确定性的投资回报。并且,专项基金的模式也十分契合国资LP招商引资的需求。

不过,募集专项基金和募集传统的盲池基金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策略,GP需要更多的考虑不同地区的产业规划,思考招商引资的策略,这也为GP带来更多的转型要求和压力,促使其不断修炼内功、积累资源、优化服务。

02投:跟着政策风向走,投小投早投科技

2023,VC/PE处在市场变化的转折点上。在节奏上,受到募资端的影响,投资机构普遍珍惜子弹,出手变得谨慎。在赛道上,现在各家机构投资的主要赛道已经从互联网向IT及信息化、医疗健康、制造业、人工智能等方向迁移。投资的底层逻辑已经变化,互联网技术在C端市场的流量红利走向尾声,技术创新创造增量市场的逻辑让具有较高技术门槛的硬科技赛道成为最火热的投资风口。

并且,硬科技投资的浪潮也与LP群体中国资主导的趋势息息相关,在政策引导之下,“国产替代、智造升级”成为一级市场的主流投资方向,围绕“卡脖子”技术,PE/VC机构也更加青睐于投资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投资机构的投资阶段也在向前走,“投小投早”迎来许多政策红利。像投资圈出现的“投资教授热”,就是“投小投早投科技”这一趋势的生动写照,投资人力图通过“抢投教授”先人一步发现高精尖技术的投资机会。

03管:投后管理进入3.0时代

募资和投资节奏的放缓,让越来越多VC/PE开始将目光转向投后管理。对LP而言,谁能把每一分钱的利益最大化,更高质量地管理自己的钱,才是投资机构真正的本事。一家GP除了常规的投资动作之外,背后能够带来的赋能价值也是关键。因为,好项目能最终得以退出,不仅是投前人员投得准、投得好,还得需要投后部门养得好、及时退。

投后管理正在进入3.0时代,除了做好投后服务和风控、对企业进行全面赋能外,创投机构也在不断提升投后管理的专业能力和精准度并且让投后管理环节服务于机构整体生态,实现协同发展:梳理已投项目的发展情况、了解项目的发展诉求、为项目争取各地资源,有利于投资机构完成为地方政府招引项目的任务,倘若投资人能够精准对接服务,合理统筹全国各地的布局,既能更好地争取政府引导基金的出资,又能帮助基金完成返投任务。很多机构的专项基金业务,也都会考虑发展良好的已投项目。因此,投后管理不仅是赋能被投企业,也是赋能投资机构自身


04退:全面注册制下,一场新考验


全面注册制之下,PE/VC要面对如何做好企业管理、把握上市时机、挖掘企业持续增长潜力等多重考验。

业内人士指出,全面注册制下创投基金退出时的收益可能不及以往核准制下的收益。一级市场估值过高可能造成估值倒挂,甚至上市可能带来一级市场过高估值的“泡沫戳破效应”。创投机构很难再靠“Pre-IPO”投资模式获利。

此外,新股走势分化。50亿以内的小市值公司占比高,上市所带来的流动性溢价可能并不高,市场估值均值回归趋势可能加快,甚至出现类似港股的“仙股”现象。

所以,全面注册制对投资机构把握二级市场退出时机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对于周期性较强的行业,需要预判“申报-发行-退出”期间可能历时多年的周期波动。

哪些项目需要“隔轮退”,哪些项目需要被并购,哪些项目值得陪伴至IPO,这背后都需要投资人对项目发展状况和前景进行精准分析和判断。

许多投资人认为,全面注册制下,投资的“风口”也会变得难追。中国资本市场的IPO数量将会迎来新的爆发式增长,同时也对企业质量与竞争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级市场优胜劣汰的加速也会促进一级市场投资生态的完善。

2023进度已过半,对投资人来说,虽然行业的洗牌意味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但它也给投资人带来了重新审视和调整策略的时机。只有深耕行业、找准自己生态定位、真正具备发掘且培育好项目能力的投资机构,才会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