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政策加速起飞的海南,能否守住领跑优势?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6-09 14:45:07近段时间,海南可谓“高光”不断。
4月末,全国31省份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海南以19.8%的GDP增速位居第二,仅次于湖北,又以7%的两年平均增速位居第二,仅次于西藏,被媒体评价为“名亚实冠”。
几天之后,“五一”小长假开启,“海南离岛免税两天卖出2.94亿元”冲上热搜,5天假期日揽金近2亿元、人均消费超7400元等热点话题连续刷屏。
另一边,今年我国首场重要主场多边外交活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4月下旬刚刚落幕,5月6日晚,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又在海南重磅启幕,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品牌超过1300个,有望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
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特色自贸港,海南的亮眼表现无疑备受关注。
有人大胆预测:一季度海南经济增速超越领跑多年的贵州,或将意味着“海南领跑时代”的来临;亦有观点指出,在国内诸多城市争相抢滩布局免税业务的激烈竞争中,海南能否守住领跑优势,尚未可知。
机遇窗口期来临,海南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一、领跑时代?
“十四五”开局首个季度,海南即迎来“开门红”。
海南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海南GDP为1395.99亿元,同比增长19.8%(上年一季度为下降4.5%);比2019年同期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7.0%。
从全国来看,今年一季度,31省份均实现GDP两位数增长。湖北、海南、浙江、江苏、安徽、广东、江西和重庆8个省份跑赢全国18.3%的增速。
其中,去年增速垫底的湖北,以58.3%的增速高居榜首。海南以19.8%的增速紧随其后,位列全国第二。
由于今年一季度受2020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对比2019年的两年平均增速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在两年平均增速上,海南仍以7%居第二,仅次于西藏(8.9%),贵州以6.8%列第三。
在此之前,排除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凭借大数据产业快速崛起的贵州,已领跑全国经济增速多年——2017~2019年,贵州分别以10.2%、9.1%、8.3%的GDP增速居全国之首。
“贵州增长冠军的‘终结者’可能不是以往的竞争对手云南,而是“海南领跑时代来临”……在不少人看来,海南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超越贵州,更具节点意义。
“黑马”气质不止于此。
据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统计,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海南省共接待游客295.31万人次,同比增长121.1%;实现旅游总收入40.96亿元,同比增长312.2%。
离岛免税购物市场更是持续火爆。5月1日至5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9.93亿元,购物人次12.1万人次,购物件数134.5万件,同比分别增长248%、141%和229%。
迅猛增势背后,是海南给自己定下的五年目标——到2025年,GDP预期增长至1万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期提高至12%,5年吸引免税购物回流3000亿元……
对比其他经济增速较快的省份,贵州“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GDP年均增长目标为7%左右,云南为7.5%~8%,西藏为7.5%,均不及海南年均增长10%以上的高位目标。
而从现有基数看,海南2020年GDP为5532.4亿元、两年平均增长7.0%,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7%,要在五年之内实现上述目标,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激烈竞争
应该说,凭借“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优势,海南正在加速起飞
三亚国际免税城
自2011年4月20日正式落地至今,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已有10年。海南省商务厅公开数据显示,10年间,海南销售免税品近1000亿元,约1.2亿件,购物人数超2500万人次。
在此期间,海南建成了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店——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培育了在全球免税行业中排名第一的中免集团;引进国际品牌650个,其中雅诗兰黛、卡地亚等20多个品牌单店销售居全球免税零售第一;免税店人均购物金额从最初不到2000元提高到目前已接近1万元,购物限额由每人每年5000元增至10万元。
去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来,海南自贸港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速。
数据显示,2020年,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超过300亿元。今年一季度,海南离岛免税收入153.9亿元,同比暴涨416.6%,日均销售额约1.7亿元,日揽金过亿元已成常态。
政策效应加快显现同时,来自外界的竞争压力亦在加码。
据相关统计,作为全球第二的免税大国,我国2016-2018年免税市场平均每年复合增长率为15.63%,约为同期全球增速三倍,未来几年预计仍将保持10%-20%的高速增长。
规模可观的增长空间,加之近年来国家层面积极制定政策引导境外消费回流的政策利好,免税行业自然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据不完全统计,除海南外,上海、深圳、成都、长沙、广州、武汉、福州、天津、济南等多座城市均传出抢滩布局免税市场的动向。其中多地已明确将建设市内免税店提上日程——
今年1月,上海市商务工作会议提出,将力争在2021年实现市内免税店新政策落地,新增50个离境退税定点商店;
今年2月,成都市锦江区商务局发布消息称,锦江区已与中免集团达成合作协议,争取在2021年内落地市内免税店;
此外,武汉港发集团曾透露,中部地区首个市内免税店今年将在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大厦设立;
济南则明确提出“争取第一家市内免税店落户绿地中心”……
03
战略机遇
众多城市中,和海南一样拥有改革开放政策优势的深圳,推进力度最大,实质性动作也最多。
从顶层战略看,从中央到广东省市层面,均明确支持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力布局免税业务,正是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重要抓手。
就在上月底,深圳市商务局官网公布的《深圳市关于加快商贸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推动免税经济加快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免税城,打造服务湾区、辐射全球的国际高端商品和国货精品展销平台,探索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深圳样本”。
其中还提到,支持在皇岗口岸、沙头角建设免税城,鼓励企业扩大免税经营品种和规模,到2025年全市离境退税商店突破400家。
与此同时,深圳罗湖、盐田等多个区域均在积极争取落地市内免税城,发力“免税消费中心”建设。
强劲“对手”争相入局,海南能否守住先发优势?
金融小镇网分析,一方面,深圳作为经济强市,高收入人群数量可观,每年新引进年轻优质人才数量多,同时背靠粤港澳大湾区超7000万人的庞大市场,这些都是其发展免税业的客群优势。
另一方面,从客观条件看,临近香港的广深地区向来就是“免税重镇”,中免、深免等企业在当地机场、口岸已有成熟运营经验。
相比之下,海南在交通便捷度、客群基础、旅游及相关产业配套、市场活跃度等方面并不占优势。
应该看到的是,近年来,海南也在积极从源头发力补足短板,聚集创新优势资源。
例如,在激发市场活力方面,2020年,海南新增市场主体增长30.9%,新设企业增长113.7%、位列全国第一;引进人才12.2万人,比上年增长177%;近三年新增市场主体76.3万户,超过过去30年的总和。
不过,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所言,综观海南自贸港建设三年建设成果,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还没有建成”。
金融小镇网根据业界专家分析认为,尽管海南经济体量小,但其要走的道路不同于新加坡、迪拜、鹿特丹等传统自贸港,而是要突出消费,做双循环“倒8字”的战略衔接点。
他解释说,国内大循环是上面的大圈,国际大循环是下面的小圈,“这个衔接点,不仅能够促进国内国外消费的升级,还能通过消费带动国内的产业链运作。消费驱动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又能支撑海南大部分消费。”这将是海南未来最重要的机遇所在。
(金融小镇网整理自城市进化论,作者程晓玲,仅作为传播更多新闻资讯,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