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6-09 15:24:26理清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实体经济出发,掌握好金融业市场化度的问题,正确引导和稳步推进金融业的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业的积极作用,同时重视金融业发展的各种问题,使整个经济体系健康运行。
一、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1.金融资产投入与实体经济产出不成比例
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情况。社会融资规模有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及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构成。
我国的社会融资规模逐年快速提升。2002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20112亿元;2009年已突破一万亿达到139104亿,直到2013年达到173168亿。但,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的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2002年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额为628亿元,占有比为3.1%;2013年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额为2219亿元,占有比为1.28%。
非金融企业发展缓慢。我国金融资产没有大部分的流入实体经济的工业产业部门,而是一部分用于投资产能过剩的行业,有的是产出效率较低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还有产出高但是价格疯长的房地产领域。
金融资本可能投入到实体经济部门中的资金套利企业,一部分通过信用来使金融资产进行空转,这使得实体经济部门的金融投资量与数据显示的金融投资量不相符,远远小于后者。与此同时,套利活动也存在于金融行业内部的金融机构,并非从事实体经济的产出。金融资产流动性流向和结构畸形,这使得我国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疏离。
2.金融业发展过快
经济和贸易不断国际化发展,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金融业市场化已经成为必然。我国金融市场已从改革开放前银行为主的单一金融市场构成,发展到以股票、银行、债券、期货以及租赁等新型金融市场结构,这一新型市场结构体现了多元化。
我国金融市场规模和活跃度增长很快,金融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加深,金融业快速发展。例如2014年A股行情:沪指全年大涨52.87%。在公募基金方面,最后几个月,重仓券商、银行、保险、地产等蓝筹配置的基金迅速崛起。
影子银行的迅速崛起使金融业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据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2013年的保守估计,影子银行的规模达到8.2万亿元,相当于GDP的40%。
3.实体经济发展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规模一直处于加速增长状态,但实体经济的增长率相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发展较为缓慢。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29150亿元,利润总额为62831亿元,利润率为6.1%。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929292亿元,利润总额为61910亿元,利润率为6.7%。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841830亿元,利润总额为61396亿元,利润率为7.3%。呈逐年下降趋势、企业亏损面逐年提高,处于困难境地的企业占比很高。
衡量制造业发展速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采购经理人指数。“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2015年1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12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50.1%,创18个月最低水平。”
2014年12月以来,制造业发展速度降至新低,地产销售虽有所改善,但中上游仍未见好转,而电力耗煤增速依然徘徊在负百分之十左右。工业增速持续低迷,工业品通货紧缩背景下库存压力未减,工业利润羸弱的局面仍在继续。
二、金融业和实体经济不平衡发展原因分析
1.市场体系不健全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市场的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繁杂程度。信息不对称决定了金融市场的类型是不完全竞争市场,金融市场的不完全市场化容易引发经济资源的错误配置。
我国融资的规模很大,但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现象。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小,金融资产流动性过剩,存在资源严重浪费现象,而注入到实体经济领域的资源却由于市场对资源的非有效配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使资产流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健全,对金融资产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本市场供求失衡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这种失衡会使资产价格出现偏差,推动资本流向利润率过高金融领域。使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数量有限、实体经济对金融支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大部分仍存在于资本市场内部。也就是说只有少部分储蓄转化为资本,放缓了经济发展速度。
多样化的投融资平台还没有建立,居民投资获得财富、企业融资的渠道单一,资本市场不能发挥其优势来引导经济主体进行创新。没有发挥金融、产品、生产要素等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容易引发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
2.过度发展金融业挤压实体经济
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的独自发展而过度膨胀,超过实体经济所适应的范畴就会产生经济泡沫。经济泡沫使投资者对未来有了更高的期望,大量的投资金额会提高相关经济领域的价格,产生虚假繁荣。
虚假繁荣从两方面影响经济,一方面,降低了人们劳动的积极性,使劳动力成本增加,劳动成本属于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所以生产成本随之增加。使商品失去国际竞争力,出口受阻,从出口方面影响宏观经济。
另一方面,良好的预期会增加收入效应而刺激消费,本国受价格成本的影响供给减少,只有增加进口来满足消费需求,从国际收支方面来影响宏观经济。一旦经济泡沫发展到极限破灭,价格暴跌会引发市场混乱,投资和需求的急剧下降会使实体经济部门走入困境,从而缩减了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