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制改革的新进展及推进思路要点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6-09 15:25:15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金融市场的主体和规则得到明显丰富和提升
国有金融资本统一管理框架加快构建。国有金融资本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做出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提出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民营银行“从无到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资本约束机制基本建立。
资本市场市场化和法制化改革迈上新台阶。《证券法》修订并生效,新增投资者保护制度专章、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全面推行注册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普惠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二)利率汇率市场化机制日益深化
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逐步放开利率管制的同时,持续健全市场利率形成机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和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指数两大汇率调节工具,推动中间价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和透明化。人民银行退出常态化干预,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央行沟通是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引导经济主体预期的重要途径。人民银行更加注重预期管理和引导,与市场沟通能力大幅提高,有效稳定市场预期。
(三)金融自主开放进入加速期
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提速。金融业准入负面清单已清零。银行、证券、保险业外资持股比例和业务范围大幅度放开。已有多家外商控股券商成立,首家外资独资的人身保险公司、保险资管公司和期货公司均已落地。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稳步提升。QFII和RQFII投资额度限制、相关资金汇出比例限制、本金锁定期要求相继取消。自由贸易账户、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制度建立并完善。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权重(10.92%)仅次于美元和欧元、高于日元。人民币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份额突破2%。人民币大宗商品计价结算实现突破。
(四)金融调控和监管体系更加完善
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建立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与识别机制,从附加资本、杠杆率、大额风险暴露等方面附加监管要求。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将非金融企业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纳入监管,从制度上隔离实业板块与金融板块。
金融监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金融监管政策间、部门间,以及金融与其他政策的配合。应对综合化经营趋势、分离发展和监管职能,合并组建银保监会。
二、新发展阶段对金融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
一是建设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友好型金融体系。
二是建设助力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开放型金融体系。
三是建设有力维护金融安全的稳健安全型金融体系。
四是建设面向共同富裕的极具社会责任感金融体系。
五是构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的绿色金融体系。
三、新发展阶段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近中期的举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金融体制改革,既为进一步完善金融制度、健全金融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下一阶段改革推进积累了经验。
(一)新发展阶段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1.注重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有效处理金融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
要将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新要求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正视和分析金融体系的缺陷与不足,通过不断解决问题来深化改革,重点解决好金融现代化发展与过度金融化的矛盾,金融社会责任功能和逐利特性的矛盾,金融稳定供给与风险属性的矛盾,金融内外连通与安全的矛盾。
2.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作为根本立足点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始终坚持的宗旨。坚持金融供给侧改革战略方向,增强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等创新手段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力,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进一步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提升优胜劣汰能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3.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牵引支撑作用,增强改革的及时性和适应性
无论是在所有制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还是保障民生、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领域,改革向前推进都需要有相应的金融改革予以支持甚至作为前提条件。进入新阶段,金融体制改革要充分体现外部环境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根据不断遇到的新问题、新事物,及时调整改革方向、重点和策略,确保改革成效。
(二)“十四五”期间深化金融改革的重点举措
1.持续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深化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着力提升保险保障能力
(金融小镇网整理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仅作为传播更多新闻资讯,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