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的资金通过IPO退出私募才能回本?Pre-IPO投资回报的真实现状与思考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2-05-17 15:41:23金融小镇网5月17日讯:最近 A 股反复探底,新股接连破发,悲观情绪弥漫资本市场。二级市场的不景气,让很多媒体开始质疑 Pre-IPO投资的合理性,甚至有媒体妄言科创板股价已经跌破 Pre-IPO 价格。
Pre-IPO 好像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必亏生意。
但是并没有哪篇文章列出足够翔实的数据。
单凭几个博人眼球的特例,就意图得出普适结论,进而全盘肯定或否定 Pre-IPO 投资,这不是做媒体该有的态度。
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是否能对未来投资有所启发,我决定自己整理一下。
本文用数据说话 !
本文对 Pre-IPO 投资的定义:于公司申报材料前 24 个月内进行的最后一轮投资。
两种投资除外,自动顺延前一轮为 Pre-IPO 投资:
1、战略投资者除外,因其投资目标不只为财务回报,且需上市后锁三年;
2、申报材料前 6 个月内受让实控人股权的投资除外,因其违背 Pre-IPO 短平快的投资初衷,需上市后锁三年,投资期会达到 5 年甚至更多。
本文对投资样本的选择:
2022 年初至 2022.5.6(撰稿日)在科创板 IPO,且已交易超过 15 个交易日的上市公司。
(经过 15 个交易日的多空博弈,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不合理的发行价。)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样本公司共 25 家。
按照回报倍数从高到低排列,借鉴红涨绿跌的原则:
5 倍以上为深红色,2 倍 -5 倍为浅红色,1 倍 -2 倍为灰白色,1 倍以下(即亏损)为绿色。
价格数据:选取 2022/4/26 收盘价作为退出价格。
2022/4/26 为 A 股近期下跌趋势转折点,利空压力得到极大释放,多数股票价格在此之后开始翻转。
大多数投资距离解禁期还剩 1 年左右,考虑今年实际情况,因业绩暴增导致股价大涨的概率有限。
反而还要面临科创板估值逻辑重构的挑战。
该日股价大概率不是最终退出价格,但是相对更理性安全。
股市走势见仁见智,对未来价格较乐观的朋友,可以将上表视同为对 Pre-IPO 投资进行一次压力测试。
Pre-IPO 轮数据资料摘自招股说明书。
市盈率 =Pre-IPO 轮估值 / 投资当年扣非净利润。
预期投资业绩:
回报倍数 = 退出价格 / 入股价格;投资期 =(解禁日 - 入股日)/365 + 0.5(+ 0.5 主要是考虑目前科创板退出不通畅,平均增加 0.5 年退出期。
投资期低于 3.5 年的 4 家是因为申报日期在锁定新规颁布之前,仅需上市后锁 1 年。)
整体看,大概率还能挣钱,但是不太挣钱
差的:回报倍数< 1(即亏损)的投资只有 5 家,占比 20%,回报倍数< 0.7(严重亏损)的只有 2 家,占比 10%。
好的:回报倍数> 2 的投资有 9 家,回报倍数> 5 的投资只有 3 家。
中位数:回报倍数是 1.6 倍,IRR 是 14%。
不熟悉基金的朋友可能会觉得中位数 IRR 年化 14% 以上已经很高了,其实不然。
对于同时投资多个项目的基金而言,还有大量难以退出的项目会大幅拉低整体回报率。
换句话说,回报倍数达到 1.6 倍,意味着一只基金中 62.5% 的资金通过这次 IPO 退出,基金才够回本,仅仅是回本。
而 62.5% 的 IPO 率有多难,即使是 " 伪 " 注册制的今天,也是大多数基金达不到的水平。
那是否意味着可以全盘否定 Pre-IPO 投资?
也不对。
毕竟 Pre-IPO 轮后退出的确定性更高,一旦退出,亏损的概率很低(剔除创新药公司后只有 2 家,且均在 0.9 倍以上)。
是否进行 Pre-IPO 投资,更取决于基金的整体策略和组合现状。
纯 Pre-IPO 策略的基金回报率会受到考验,搭配其他策略方能体现其优势。
以前的 Pre-IPO 投资是追求高确定的可观回报,现在的 Pre-IPO 投资则更像是基金压舱石,消化规模,稳定收益。
因为上表中的投资几乎全部发生在 2020 年,这时候的一级市场估值水平尚没有达到 2021 年后的疯狂程度。
可以预见 2021 年后的 Pre-IPO 项目退出回报之惨烈,我未来会持续关注。
那如何提高 Pre-IPO 投资的回报率?
以下试图从行业和估值方面找到一些规律。
选对行业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半导体行业共 9 家,投资回报全部位于前 50%,而且前 6 名全部都是半导体行业。
也就是说,如果 2020 年投资半导体行业,你的回报率大概率远高于其他行业基金。
其余 3 家虽然位于前 50%,但回报远低于前 6 名。
这 3 家有一个共同特点,投资估值偏高:翱捷和天岳均超过 100 亿,希荻微 40 亿,且均未盈利或者微利。
翱捷和天岳是当时一级市场的热门争抢标的,的确具备稀缺性,可惜投资机构在公司的宏大叙事的中放弃了理性,不知道未来成长何时能消化估值。
前 6 名则普遍估值比较合理(晶科虽然估值超过 100 亿,但 pe 仅 13 倍),再叠加二级市场对半导体的追捧尚有余温,获得了戴维斯双击。
医疗健康与半导体形成鲜明对比,共 6 家,除和元生物回报略高外,其他全部位于后 50%,且垫底 3 名均为医疗健康。
大多医疗健康公司是创新药公司,商业化不确定性高,前几天首药控股一季度营收 708 元还上了热搜,二级市场不再相信创新药。
而和元生物这种 CXO 公司的价值就凸显出来。
但是 2020 年正是一级市场创新药投资火热的时候,结果可想而知。
TMT 行业与医疗健康行业类似,共 4 家,全部位于后 50%。
可见,如果你在 2020 年做 Pre-IPO 投资,选对了行业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
那是否意味着半导体行业可以继续加码,其他行业敬而远之?
必然不是。
一级投资的长投资期,决定了投资与退出之间存在极大的信息差。
半导体行业投资人就一定比医疗健康行业投资人看的更长远更深刻?
并不是,医疗健康行业投资人中博士率还是最高的。
谁都没有水晶球,能不看到三五年后二级市场追捧哪些行业。看看欧美对半导体行业的估值,谁能保证未来半导体行业不会是下一个医疗健康?
半导体和医疗健康的鲜明对比,并不是告诉我们该选择哪个行业,而是启发我们,行业轮动此起彼伏,我们需要探寻其他不变的原则。
投资需要发展的眼光,但更需要概率思维,做大概率对的事,还得回归本源——估值。
低估值与成长性神话
剔除极大值和负值后,统计了如下规律:
回报倍数> 5 倍的公司,估值中位数是 9 亿,市盈率中位数是 13 倍。
回报倍数介于 2 倍 - 5 倍的公司,估值中位数是 16.5 亿,市盈率中位数是 18 倍。
IRR<10% 的公司,估值中位数是 44 亿,市盈率中位数是 52 倍。
对比非常明显,估值不超过 20 亿或 PE 不超过 20 倍,依旧是胜算最高的策略,古典价值投资理念在 Pre-IPO 投资中得到完美体现。
那投资高估值公司的投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吗?
肯定是懂的,那为什么还投出了高估值?
我想,他们在撰写投资报告的时候,预测的回报率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投资模型中美轮美奂的高增长率消化了虚高的估值,带来了超额回报。
但是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的成长性神话,更没有源源不断的韭菜支撑高估值,更多的却是成长性陷阱。
潮水褪去,裸泳露出。
当然,低估值也不是高回报的充分条件。
可以看到纬德信息和高凌信息投资估值很低,但收益率依旧不理想。
原因也很简单,资质不出众,想象力有限,二级市场没有给予高估值,市值又小,关注度低,流动性还折价。
但这样的投资只有两家,且均实现正回报,可见,好公司也重要,但远没有估值重要。
来源:ZAKER
金融小镇网(www.financetown.com.cn)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金融小镇网|创投小镇网是中企报集团旗下金融园区综合资讯平台,汇聚各省市金融小镇/创投小镇发展动态,聚焦金融、创投、私募等热点资讯,服务金融类投资类企业,免费提供入驻咨询、优惠政策申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