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上半年19省市设百亿规模地方引导基金 成效是关键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2-08-05 14:06:03金融小镇网8月5日讯:7月下旬,深圳产业强区宝安区启动了湾区(宝安)产融合作发展基金,计划5年内持续投入政府财政资金180亿元,目标总规模达2000亿元。不过,如此“大手笔”在今年却显得“很正常”。
南都·湾财社记者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国有超40支财政出资规模百亿元以上母基金设立,涉及至少19个省、直辖市,一时,加码设立大额政府引导基金风靡全国。当前经济环境较复杂情况下,政府纷纷设置引导基金,和往年相比,作用及目的明显更加不同;地方引导基金如何与创投机构联手,开创一条新的合作之路,同样备受行业关注。
7月下旬,湾区(宝安)产融合作发展基金成立,计划5年财政投入180亿元。
引导基金成政府推动产业发展重要工具
上半年,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有多热?
南都·湾财社记者以“母基金爆发”为搜索引擎关键词展开查询,前两页结果中出现了安徽总规模2000亿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重庆目标400亿产业投资基金、江西注册600亿省现代产业引导基金、湖北整合设立500亿母基金、西安连设两只合计150亿引导基金等事件。
按照时间来统计,均发生于2022年4至7月。事实上,地方政府化身“投行”并非从今年开始蔚然成风。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数量和自身规模较2020年度大幅增长,江浙沪等多地已出现百亿级别母基金。尤其是在2021年前后安徽合肥被市场称为“最强风投之都”、安徽省国资投资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可改革样本作用后,“用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以资本引入产业”逐渐成为各地共识。
随着2022年以来母基金设立数量进一步走高,综合多方机构分析,当前围绕国内母基金有三大趋势愈发明晰。
一是全国多地“开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创投风投不再仅限于“两个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不少曾被视为“创投偏冷”区域也迎来“母基金爆发”,同时广招专业创投管理机构。例如辽宁沈阳就在今年5月成立百亿规模天使母基金后提出目标,到2025年新增超100家本地投资机构。
二是服务产业升级、产业招商的目标类似,且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垂直产业链的引导基金。华兴资本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家队基金整体对消费零售、互联网赛道关注度明显偏低,而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智能制造、半导体、医疗健康等产业赛道关注度居高,已经成为其中不少赛道的主要投资势力。
从上半年设立的母基金名单也可看出,广州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深圳绿色航运基金、湖北生命健康产业转向基金、湖北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基金等,均主题鲜明地指向地方发展战略产业,且规模均在百亿以上。
随着产业招商、产业引导属性越发加强,政府也希望在基金运作中拥有更多话语权,表现在“LP变GP化”、母基金直投增多等。
“现在政府财政部门对我们的政策性指导更强了。”南都·湾财社记者在深圳近期举办的一场LP峰会上了解,宝安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董事长彭涤曾表示,早期深圳各区的引导基金主要是源于财政有大量盈余无法消化,所以成立基金公司,起到一定的资金保值功能,因此对投资方向和政策引导的要求较少,很多投向一些综合性子基金。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深圳也面临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的巨大压力,引导基金也由此成为一个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彭涤表示,目前宝安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在选择合作机构时就更希望机构与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更加契合,符合区域产业定位。同时,宝安引导基金也做了少量直投,投资了8家企业。“现在政府的政策力度很大,要求引导基金直接下沉干。” 彭涤说。
社会资本与政府基金如何有效合作成新课题
地方母基金热潮背后,引发了不少思考。
有投资人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传统来说,产业引导基金对专业投资管理机构的吸引力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资金出资比例不高,但有着团队落地、关键人锁定、返投比例等较严格的要求,对创投机构来说限制不小。“所以有些地方引导基金看起来规模大,有可能只是放在那里,吸引不到优质GP.好几年没什么实际投资,而实际投资才是关键。”该投资人表示。
根据专业机构一份研究显示,以“引导基金出资比例25%”为平均基数计算,在申报指南中返投倍数要求达2倍以上的引导基金超3成。
从时间来看,2017年成立基金对返投比例的要求达到峰值,今年来新成立引导基金已意识到该问题,返投比例要求逐渐“松绑”,尤其在2020年之后降幅相对明显,且有些地方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考核机制来替换返投要求。
不过,从核心诉求来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目的为产业招商,引导区域产业发展,而社会资本更在意投资回报,因此两者如何更好配合仍是需要不断寻找平衡优化的问题。
“产业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在近期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市场驱动下,数量稳步增加,同时引导基金以在市场占比2%的数量,成功募集到25%的资金规模。不过2022上半年,细分各类型基金的数量及规模占比下,私募股权基金仍为市场主流。”深圳本土头部创投机构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陈玮认为,虽然母基金规模不断提升,但不能忽视社会资本和机构在创投市场的关键作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方产业引导基金应该朝着市场化、专业化的路线发展,通过常态化出资,建立与区域产业规划相配套的产业引导基金矩阵。
湾区母基金求变记
深圳是国内最早发展创投行业的城市之一。
2003年,深圳就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创业投资条例》,系列创新利好政策推动了深创投、达晨创投、同创伟业、东方富海、松禾资本等一批本土专业创投机构涌现。在各地“母基金爆发”新趋势下,深圳及湾区相关引导基金如何求变、如何走出新路引人关注。
“现在一些重点项目上,如果有社会资本参与,会要求我们到了一定阶段,把项目扶上马以后就按基本利率让利退出来,其他都给社会资本,这就给社会资本发挥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促进它们跟政府的政策同频共振。” 彭涤表示,如何让利社会资本提高积极性是引导基金当前求变的一种方向。
彭涤同时认为,现在很多投资者发现,项目方除了需要资金之外,还希望投资方能提供其他的赋能支持,而在这方面地方引导基金有着天然的优势。
“比如我们除了做引导基金之外还有产业园板块,可以在园区的办公出租、工业厂房开发以及其他地方提供协调服务。” 彭涤说,引导基金现在也在向提供政府综合性服务方向发展,既是金融平台,更加是一个全方位的产业服务平台,从而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广东粤财基金董事长林绮看来,作为广东省的产业引导基金,需要在对省及各地市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的详细了解基础上,与产业方,尤其是大型产业集团深入合作。“我们现在的策略不是单项目引进或者是单纯的招商引资。” 林绮说,要培育好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在同一个区域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引导基金也需要和更多金融工具相协同,例如债券、担保授信等。
林绮认为,对于专精特新尤其是一些初创的企业来说,面临着很难从银行融到资的问题。小微、初创企业很多时候需要持续的现金流支持,而通过几轮融资有时候会稀释控制权。通过金融工具协同,让企业能够以便宜的价格融到资,也是支持小微、初创企业做强做大的一种有效途径。
深圳市引导基金总经理张键则表示,从深圳市引导基金的实践来看,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遴选GP标准在变化,除了基金业绩要求还会更多从丰富深圳创投风投生态圈的角度考虑,比如通过考核引导GP更多服务于深圳20+8的产业战略,对于一些卡脖子和特别需要的关键领域,在市场化机构不愿意投的情况下政府要更多给予专门的扶持。
另外则是在赋能方面,当前深圳母基金除了赋能子基金,还会培育新兴产业链及细分的优质企业,在这些项目上直接赋能,不光帮助它们完成融资,还可以帮助对接客户、对接政府产业政策,帮助产业落地,这些是深圳引导基金未来很重要的赋能举措。
在融资方面,张键认为目前深圳引导基金已覆盖了从天使投资到VC、PE的全生命周期。在此基础上,应该更好利用资源优势,将各阶段引导基金接续起来,为企业提供从初创到成长、成熟、上市持续的服务和支持。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