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一级市场的几点观察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3-16 16:03:10由于投资、退出周期通常在 5 到 10 年,一级市场的动态变化还是比较缓慢的。
虽然看媒体上,好像 VC 们今天都去看芯片啦,明天又去投拉面啦,今天集体去成都,明天又抢长沙,风口变化快的让人心慌,一不留神就追不上了。其实,一级市场本质上没有那么多新闻消息。从做研究分析的视角看,我们时常发现很多东西都是一年一年在延续、有些底层东西是逐渐演变中,才在某个节点发生质变的。
刚刚过去的 2022 年,到底有哪些现象值得注意,以及这些现象在表达或者预示着什么?
首先是典型创业者的画像变化。
这个统计略有偏颇的地方是——我们统计到的创业者大多数是被 VC 投资到或者高概率会覆盖到的这部分人,并不代表广泛意义上的个体创业、经商的情况。不过我讲的这个演变过程里,统计标准始终是一致的,是有可比性的。
从 2013 到 2015,是热闹的双创时期,那时候大众/草根创业者很有机会得到天使投资,真的是全民创业;
到 2016 年开始,以 BAT 员工为代表创业者才更容易受到青睐;
随着市场逐渐恢复理性、资本进入寒冬,投资人对创业者背景的要求更高,在 2018 年之后「大厂高管」成为主流,这里除了 BAT 这种互联网高管之外,还包括了各种实体经济、消费零售行业里的高管;
再到 2021、2022,市场更加艰苦,创业已经是一个非常明确的 hard 模式,在这个时期走出来的成了各领域高精尖的专家、教授和前总裁像王小川这种。当然他们的出发,一般就伴随着 VC 的主动靠近,有着资金保障、政策扶持,给了他们一定的安全感。
第二个点,我们主要看市场上的钱从哪里来?
IT 桔子数据分析发现,国家队资金在一级市场的直接投资参与度从 2013 年的 4% 提升到了 2022 年的 15%。这些年,中国一级市场整体投融资有过很多波动,且整体呈下滑趋势,但国家队的直投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在对 2022 年融资总额最多的明星公司的融资分析中,我们发现平均 1 家国资机构能带动 5 家市场化资方参与投资。国家队除了自己出资的稳定提升,它的引导作用也非常的显著。
继续前面的,还是讲国家队——
我们发现除了国家层面的一些产业基金、初创企业投资基金之外,各个地方政府国资强势崛起,如合肥、西安、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国资在当地的整体投资交易中都占比在 20% 以上,合肥更是达到了 37%。
二线城市的投资景气度更多依靠国资,尤其是当地国资的带动。
另外一个隐藏的信号是,市场化里专业的明星投资机构都在拥抱国资,与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建立了更深入的合作。
比如,IDG 参与联合设置的零碳基金,首期得到了地方政府、财务投资人及战略投资人的支持。零碳基金落地常州市,并得到了常州市、武进区两级引导基金的支持。常州有深厚的清洁能源产业基础,根据报道,这个基金将与常州市进行深入协同,为被投企业提供地方政府支持的同时,共同推动常州的产业发展和零碳进程。
比如,达晨一方面在苏州设立分公司,助力苏州硬科技投资。另一方面和江西省达成战略合作——江西国控集团投资达晨新一期创程基金 5 亿元。以此为契机,达晨将加大在江西投资力度,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锂电)新能源、航空等战略方向。
另外还有深石和海南、盈科和天门市、高瓴和南京建邺区等等,都在有更深入的合作关系。
然后我们还发现,市场越冷,头部深口袋基金火力越强。
在 IT 桔子的报告中,市场上活跃度 TOP 50 的机构,几乎没有哪家在 2022 或者说在疫情三年里有明显的投资交易频次的下降。
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经纬创投、深创投等等这些机构在 2022 年的出手仍然在 100 起以上。而且他们的投资覆盖的阶段越来越广,无论是从 PE 出发还是从 VC 出发,现在大家都是往前深入到种子天使,甚至孵化阶段的挖掘,往后到 D 轮、E 轮、Pre- IPO,甚至是二级市场投资。
这个背后还是他们有钱,上一条说的国资的出资与头部机构合作各位也看到了。
从整体统计看,2022 年前年前 20 名投资机构募资额约达到 2832 亿元,占全年市场募资的 48.3%,也就是说,LP 层面一半的钱流动到了 20 家 GP 这里。
那么 GP 的钱又是怎样流动到创业公司群里中了?
IT 桔子的报告显示去年 59% 的获投公司的融资加起来仅占当年所有融资额的 9%;
2% 的极少数「头部」公司分走了年度融资蛋糕里的另外一大块,占市场总融资的 30%。
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同时出现在 GP 募资层面和创业公司融资层面。
在投资层面导致的结果就是独角兽公司的成长速度显著加快。2022 年中国新晋独角兽有 82 家,前两年分别有 48 家、98 家。很多人会觉得疫情三年投融资市场很低落,没有什么独角兽了。但其实,这三年里中国新出现的 10 亿美金公司数量有 228 家,占比历史所有独角兽公司的 4 成。
这几年总有一张统计图被反复传播,说中美独角兽对比,中国一年也就 3 家新独角兽……呃,建议可以来 IT 桔子独角兽数据库关注一下,我们实时监测中国独角兽公司的出现和退出,有名有姓的几十家新晋的我们都可以列出来的。咱还是要有点信心的。
是谁拿到了这些钱?
2022 年的趋势是,新晋的独角兽、也就是拿到大量资金的公司中,实体经济碾压数字经济或者说 TMT;中西部诞生 13 家独角兽,传统的北上广深超强高地与二线城市、与中西部城市这种热度分布开始有了显著的变化。
从行业流向上看,2022 年整体投资行情是下调的,但新材料、新能源两大赛道实现逆势增长。当然,集成电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汽车制造这些依然保持着相对的硬挺。
来源:IT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