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观察: 深圳集体经济试水股权投资引热议,“村民”做GP/LP真的靠谱?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3-27 14:42:48近期,深圳集体经济试水股权投资的一连串举动引起了创投圈的热议。证券时报记者此前刊发的《创投圈迎“土豪”玩家!深圳集体经济转型做创投,“躺在银行吃利息,实在太浪费”!》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还有多家创投机构相关人士向记者了解详情,甚至透露出向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募资的意向,也有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股东向记者了解有关股权投资的事宜。在创投业越发严峻的募资形势下,集体经济高达数百亿的资金躺在银行吃利息,不仅让许多财务出身的人觉得可惜,还让不少创投机构蠢蠢欲动。对创投行业来说,集体经济能否成为一股新势力?又能否成为GP一个新的募资渠道?
在深圳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涉足股权投资过程中,第一个公开“吃螃蟹”的是深圳市龙岗区的南岭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早在2017年,其就成立了国内首个社区股份公司控股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开创了村集体经济开展股权投资的历史先河。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该机构一共投资了12个项目,涉及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和电子信息领域,单笔投资金额在数百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2022年还迎来了首个IPO项目——海创药业。除了直投基金,南岭创投还设立了一只母基金,目前已全部投完。除此以外,记者还了解到,深圳南山区、福田区也有极少数社区股份公司在较早前涉足股权投资相关业务,如深圳市福田区上沙社区的股份合作公司,运营了4个孵化器,参与股权投资10余个项目。
记者观察到,上述几个较早独立涉足股权投资的社区股份公司有几个共性:第一,投入金额占比较小,甚至连十分之一都不到;第二,初始投资项目多为股份公司所管理的工业园区里“家门口”的项目,对企业的发展算是比较知根知底;第三,初始投资多投向成熟期企业,以此缩短投资周期、提高获得回报的胜率;第四,部分资金以LP的角色参与市场化基金的投资;最后,他们都是不依托政府和相关国企进行独立运作的。从运作模式来看,相对于其他股份公司做创投,南岭创投是最为市场化的一家,投资标的面向全市场、退出上获得了首个IPO企业,近期还正在面向市场募集二期基金。当然,这背后需要政策创新的支持,即经过政府批准才得以进行市场化投资和募资,并且在项目退出环节免去挂牌这一流程。
目前来看,社区股份公司的资金既可以做GP,也可以做LP,投向市场化的专业基金管理人,记者此前采访的深圳市坪山区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也曾透露,未来也会考虑让股份合作公司参与市场化GP的投资,而对于深处募资困境的大多数GP来说,这看着是一个不错的募资渠道,但事实上,要撬动这笔巨款绝非易事。第一,集体经济风险偏好偏低,习惯于定期稳定的回报;第二,股份合作公司每一项大笔支出都需要经过动辄几百上千个股东的同意,决策过程繁琐且复杂;第三,政府部门对集体资产的监管也非常严格,所有大笔支出都需经相关部门报批。因此,有GP对记者感叹:“不是没接触过,而是实在太麻烦,最后还谈不成。”除了麻烦,谈不成的最重要原因是,股份合作公司要求这笔投资能获得每年稳定的回报,好给村民进行分红,这与股权投资的本质属性相违背,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深圳市罗湖区成立的首只“市区国企+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投资基金要引入风险补偿机制了。
政府引导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试水股权投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先期投向较为稳定的项目,并给予一定的补偿机制,这对集体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来说,确实创造了“双赢”的可能。但是,风险补偿机制这一非市场化的运作形式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一方面加大了财政负担,另一方面,股权投资周期至少长达五年,这五年间若遇上领导换届,能否延续这一机制还要打上个问号。事实上,如今不少“村二代”已对金融投资有一定的认知,尤其是不少海归群体,甚至接触过海外的风险投资,对风险和收益有一些自己的观察。因此,真正想要撬动集体经济流向股权投资,或许可以尝试从三个路径着手:
第一,先期设立专项基金投向单一项目。相比于单项目基金,盲池基金的信息披露较差、投资标的不确定性较大,而单项目也有利于股份公司的股东通过各种渠道自行尽调和了解,更容易提高他们的接受度。
第二,政策上不能一味做“兜底”,可尝试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等支持。另外,可进行股权投资上的模式创新,比如通过其管辖内的科技园区,成立孵化器或共同孵化项目,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合适的投资标的。
第三,在参与的形式上,可以与市场化的专业基金管理人合资设立股权投资机构,在这过程中慢慢接触和熟悉股权投资的整套流程,了解投资的风险性和规范性,并且在这过程中积累项目资源,培养专业的投资队伍。
总而言之,试水股权投资是集体经济转型的有益探索,但最关键是要达成共识、找到合适的切入口和发展路径,循序渐进地展开摸索,这样才既有利于集体经济转型成功,也有利于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创新创业中来。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