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SPAC市场发展颇为冷清,背后因素是什么?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5-16 17:10:00为提升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港交所(00388.HK)于2022年1月设立全新的香港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机制,为发行人提供了另一个上市路径。
这一举动,也令港交所成为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后引入SPAC上市机制的第四个亚太资本市场。
港交所联席营运总监陈翊庭曾表示:“香港引入SPAC上市制度可为市场提供传统首次公开招股以外的另一渠道,吸引更多来自大中华区、东南亚以至世界各地的公司来港上市。
然而,港交所SPAC市场显得雷声大雨声小。截至目前,仅有14家SPAC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其中只有5家获批上市。而在2022年,美股SPAC公司上市数量虽然急速下降,但仍有85家SPAC公司成功上市,募资额有约133.5亿美元。
SPAC难当港股新经济”活水源泉
SPAC,即一种空壳公司,上市集资的目的是在上市后一段预设时间内收购一家公司。作为一个上市平台(壳公司),SPAC只有现金,并无实际业务。目标公司与SPAC合并即可实现上市,并同时获得SPAC的资金。
SPAC市场近几年在美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的股市掀起风潮,但进入2022年以来市场热情褪去,原因在于美联储大幅加息背景下新股及新兴市场陷入低潮。
港交所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2022年首次有5家SPAC在香港市场上市总集资额达50亿元。而自去年三季度以来,未再有SPAC在港交所递表很显然,香港SPAC市场发展并不如预期顺利,没能成为港股新经济的"活水源泉”。
那么,港交所SPAC市场表现如此萎靡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港交所于2022年1月推出的SPAC上市机制,但推出的时间节点并不好,没能与海外的交易所"抢客”。
在2022年全年,也正值香港IPO市场低迷的一年,港股估值处于历史极低水平,IPO企业数量则降至2014年以来最低位,总募资额也同比骤降近70%。而美股SPAC市场在2022年表示不佳,市场相当不稳定。这种市场状况,明显令SPAC公司信心不足。
第二,港交所SPAC上市机制与美国和新加坡存在较大的差异,相较于美国与新加坡,联交所在设立SPAC时对发起人、投资者及独立第三方投资者(PIPE)都设置了更严格的要求,对SPAC上市热情有所影响。
在港交所SPAC公司首次上市的诸多规定中,其中有一项规定投资者领域只容许专业投资者参与,每种类型的SPAC证券(股票和/或权证)必须分配给至少75名专业投资者,当中20名必须是机构专业投资者。而香港的新股市场受众多中小投资者追捧,SPAC的投资门槛将他们阻挡在外。
在权证摊薄上限方面,港交所为权证设定了50%的摊薄上限,与美国SPAC相比,港交所50%的权证摊薄上限并不具吸引力。
有专业人士还表示,港交所SPAC发起人的适格要求不够清晰,发起人利益过重,这些原因成为香港SPAC发展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
第三,今年3月底,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C童正式生效,在为更多为科技型企业上市提供了更宽阔道路的同时,也进一步打击了SPAC市场。上市规则第18C章正式生效后,"独角兽"企业已不一定要循SPAC途径上市,还可以利用即将出台的18C章上市机制。
因此,市场有不少声音呼吁港交所重新修订和优化SPAC上市规则,助力香港SPAC行业向好发展。
已上市SPAC表现乏善可陈
从2022年递表的14家SPAC来看,标的公司的选择多数集中在"新经济”、新消费"领域,包括绿色能源、生命科学、生物科技、智能汽车、生物科技等,在地域上多数倾向于寻找位于中国、有中国视角或大中华地区的企业。
据悉,目前已成功在港股市场敲钟上市的SPAC共有5家,分别为AquilaAcq-Z(07836.HK) 、 Interra Acg-Z(07801.HK) 、 VISION DEAL-Z(07827.HK)、汇德收购-Z(07841.HK)以及Techstaracg-Z(07855.HK).
上述5家公司对并购标的公司的选择主要集中在新经济和新科技领域,如绿色能源、生命科学与先进制造领域。不过,截至2022年年底,上述5家公司均尚未选定任何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目标,因此并无产生任何收益,且均处于亏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