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进入变革期,进化论是唯一的成功学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5-17 16:30:43股权投资市场的内卷,本质上是人才流动造成的信息扁平化。
随着三年疫情的结束,投资人们从年初开始疯狂出差,市场一片繁荣。
然而实际的暖意却跟预想中存在差距,自2018年资本寒冬以来,已经过去五年,而这五年似乎不是短暂的冬天,更像是漫长的冰河纪。
未来几年的投资机构格局将是什么样的?
投资机构如何顺应新的发展态势,构建新的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环境在变,唯有适者才能生存。
01
人才流动改变GP格局
经过近20余年发展,私募股权市场发展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随着人才流动和资金流动,GP格局被改写、生存现状也发生变化。
而人才流动,是一切的根源,资金流动则决定了GP生存的底层逻辑。
人才流动一方面是创业者的流动,一方面是投资机构人才的流动。
一、创业门槛高,草根逆袭变渺茫
从创业者来看,过去走南闯北的创业者先先富起来,而原地不动的保守派依然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
过去从体制内下海的人先富起来,如冯仑等92派下海;
走出国门、搞外贸搞出口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鸡毛飞上天》;
见过世面的海归把海外模式拿国内,如互联网模式……
而创新药巅峰的2020年,则要回看到2010年左右,大批海外搞创新药的博士回国创业,并在2015年左右纷纷拿到投资,最终在2020年港股18A+科创板的加持下,纷纷上市。
可以看到大部分创新药的创始人都在SAPA,美中医药开发协会中国分会(SAPA-中国)则是美国回国人才的聚集地。
贸易战以来,中国内循环,科学院所开闸,科学家下海创业的现象愈发普遍,甚至开始做投资。
施一公、王田苗等大咖们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过去无论是有魄力的草根,还是见过世面的海归,先富起来的机会概率高,而今创业者的门槛提高了,属于草根的创业时代已经结束,而社会精英,只不过是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就可以轻松降维打击。
就算是短视频平台这样看似草根唯一可以逆袭的地方,也被涌入的社会精英降维冲击。巨大的差距造成巨大的势能,就会形成巨大的财富。
但如今,草根想要逆袭,只能选择掀桌子或者另开一个牌桌。
二、创新驱动力是人才
投资看政策是当前普遍共识,而政策却是由人来制定的。
影响决策者思想的一定是文化传承,教育使文明得以一代代的延续。
如此,顺藤摸瓜便可以发现,宏观经济的发展一定去找社科院,了解各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找到相关制定者。
任何产业,制定标准的往往都是大赢家,所以一流企业做标准。
所谓顶层认知一定要有顶层资源,否则都是空中楼阁。
近两年,多地政府纷纷成立人才集团来招商引资。全国已成立68家人才集团,其中山东成立人才集团最多,省市县三级人才集团达到16家,其次是:
浙江省(7家)、安徽省(7家)、河南省(7家)、江苏省(6家)。
省属国有人才集团仅4家,市属39家,区县级25家。
武汉、广州、青岛、长沙等城市纷纷成立各具特色的人才集团。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能抢占创新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
因此,各地开始上演“抢人大战”,人才集团就是“抢人利器”。
完善人才服务全产业链,建立人才数据库、人才导航系统,完善人才金融服务,开创“人才+资产”的人才交流模式,构建人才服务生态网络。
21世纪最贵的资源是人才。
当前的教育和基础科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优先发展只能做人才的搬运工。
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创新重心转移,创业逻辑与门槛提高,拥有文化、技术的科研人员成为香饽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重点投资方向。
三、投资机构人才向上流,信息扁平化
随着市场发展,创业人才转移,产业重点投资方向变化,一级市场投资逻辑和募资逻辑产生变化,投资机构的人才流动方向随之出现调整,使得LP与GP之间信息差缩短,进而影响GP的整体格局。
20多年前,熊晓鸽率先将西方的风险投资模式引入中国。
2000年左右,深创投、同创伟业、东方富海、高特佳、松禾等老十家机构在深圳成立。
2000年倪正东创业清科,彼时国内私募股权行业从业者屈指可数。
用倪总的话讲:
“全行业两桌人也就坐下了”。
随后,张磊、张颖等回国,逐渐开启了美元时代……
2015年前后人民币基金崛起,那时LP的资金太好拿了。
2018年资管新规后,GP们募资进入困难阶段,人才逐渐向上游流动,于是政府、国企、金融机构甚至家办们也慢慢懂得基金和投资的玩法,纷纷开始做直投,如此对GP而言,竞争愈发激烈。
然而内卷的实质是人卷,人才流动,信息扁平,浅层的信息差和认知差很难赚到钱,所以有人说VC的模式不再创造价值,VC只能一再地往前走,甚至直接参与创业孵化。
PE的存在感也降低了,注册制后preipo套利的模式更是雪上加霜,只有并购这一高难度的活。
美国的黑石,凯雷,KKR等实际上做的都是MBO和LBO。
四、CVC优势凸显,秒杀一众VC/PE
然而从横向来看,比起政府、国企、金融机构、家办等LP直投化,实际上CVC才是VC最大的威胁。
CVC既多金、又更懂产业,比起VC/PE们理论上的认知,CVC是在行业里扎根几十年,更熟知产业发展逻辑。
当传统VC还在判断技术时,CVC已经在研究产品,当你还在看产品时,人家已经在看工艺,你在看工艺,人家已经在研究战略……当你还在强调怎么赋能时,人家已经给了订单。
此前有人说上市公司CVC做的不好,文化上很不VC,出现各种问题,但当把一切交给时间后,就会发觉CVC的优势有多强。
从资金到产业,从认知到技术……CVC的优势愈发突出,拉开时间轴来看,部分CVC在业绩上也秒杀一众行业榜上有名的TOP50机构。
可以肯定,GP的格局正在改写。
格局就像今天的美国,华尔街的更华尔街,硅谷的更硅谷。
因此,一级市场的GP们,要么资金大,要么做早期细分。
02
资金流动改写生存状态
另一个维度是资金流动,看懂资金流动,就能看懂世间百态。
一是水龙头,全球进入康波周期的萧条期,于是纷纷超发来应对,大水泛滥,导致通货膨胀,CPI、PPI都高,此时生活必需品的企业赚的盆满钵满,所以钟睒睒能做中国首富。
而对于非必需品,由于上游原料上涨、人工上涨,下游需求减少,工业企业苦不堪言。
曹德旺认为2023年是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刻,经济寒冬或将至。
二是蓄水池,之前的蓄水池是房地产,承接天量超发的货币,导致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
而另一个天然的蓄水池是资本市场,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蓄水池达到高点,大家都以为自己是股神。
而蓄水池的本质是养鱼的,吴晓波说2008-2018年的主旋律是水大鱼大。而现在的时间点是水少,对于一级市场的GP而言,看到的则是水少了,养鱼苗不如直接去捞鱼。
一二级估值倒挂,投一级不如去买股票。
三是资金流向,私募股权是金字塔尖,也意味着是极少数人的游戏,只有底层水源充裕,才会有多余的水能流到塔尖。
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已经是明牌。
资管新规断了非标的来源,私募股权也是一种非标产品,然后是收紧国央企对外投资非主业,对外投资基金。
《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及配套指引,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史上最严新规”明确了监管的态度。
截止目前,已注销 20898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今年来已经注销1729家,不过仍有 2227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者215487个私募产品,加速了市场出清。
这只是表象,私募一直是金融金字塔尖,而今年来,整个金字塔都在震动。
从资金端来看,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人,在此震动下,整个金融行业受到较大影响,资金自然流动慢了。
一方面是源头收紧,另一方面是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推出,表面是加速退出,但实际上减持政策没有改变。
募资难、退出难的现状下,GP们认为政府引导基金好拿,而返投恰恰是最难的一环。
内卷下中间商不好赚差价,大多数中小GP只能做单项目基金,变相做国央企的FA和免责通道。
至于综合基金,从IRR、DPI来看综合基金都无法和单项目基金比。
传统理论上讲综合基金能平衡风险,然而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一个一个单项目基金实际上就已经在平衡风险了。
当前的LP都愈发聪明,品牌和过往业绩已无法构成机构的竞争力。
而真实的DPI和IRR又确实拿不出手。
未来,如果上游资金逐渐充足,综合基金可能会再次充足起来。
综上,人才流动导致GP的格局发生了底层变化,资金流动导致GP的生存现状。
适者生存,唯有变化才能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