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行业这个“蓄水池”正在快速流失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6-01 14:24:455月私募管理人登记备案进展缓慢
私募新规的影响正在持续。 一方面,“入口端”受到新规的直接冲击。离5月结束已经没几个工作日了,但是本月仅有2家机构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产品备案数量也较前4月出现断崖式下跌。 另一边,“出口端”却在加速。中基协数据显示,5月份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68家,其中主动注销的管理人占比超过60%。而今年以来注销的私募数量已经达到1797家,要知道,2022年全年注销的私募基金数量也不过2210家。 此消彼长之下,私募行业这个“蓄水池”正在快速流失。 根据中基协发布的今年4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产品备案月报数据来看,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与在管基金规模环比均有小幅增长:2023年4月,办理通过的机构139家,这一数字在3月是74家,其中,4月办理通过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53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86家。 截至2023年4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2270家,较上月增加94家,环比增长0.42%。管理基金规模20.75万亿元,较上月增加4167.28亿元,环比增长2.05%。 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658家,较上月增加38家,环比增长0.44%;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3310家,较上月增加58家,环比增长0.44%;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管理人9家,与上月持平;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293家,较上月减少2家,环比下降0.68%。 这或许是今年2月24日中基协发布修订后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及配套指引的影响,该办法自2023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而在今年4月,中基协又出台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材料清单(2023年修订)》,上述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登记规范标准,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出资人、实际控制人、高管人员等关键主体作出规范要求。同时还强化了穿透式核查,加强信息披露和报送等事中事后自律管理。 肉眼可见的影响不仅在私募管理人上,产品备案数量也同样断崖式下跌。 4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3705只,较上月增加171只,环比增长4.84%;新备案规模686.96亿元,较上月减少208.78亿元,环比下降23.31%。 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740只,占新备案基金数量的73.95%,新备案规模345.42亿元,环比下降29.29%;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5只,新备案规模168.75亿元,环比下降24.77%;创业投资基金650只,新备案规模172.79亿元,环比下降5.54%。 看这组数据是不是不够明显,但从中基协的私募基金备案情况来看,截至5月25日,整个5月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仅有715只,较4月份出现大幅缩水,即使相比2月份2200余只的数量也缩水接近70%。 加速出清 根据4月28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关于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运作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私募产品的快速退潮恐成定局。 在运作指引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募集及存续门槛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初始实缴募集资金规模≥1000万。除市场波动导致净值变化外,连续60个交易日资产净值<1000万,进入清算流程。 根据朝阳永续的数据,截至2023年一季度,正在运作的证券私募产品约9.5万只,其中约3.6万只产品规模在500万以下。如果1000万以下产品被清掉,拍脑袋估计全行业会有50%以上的产品会逐步清掉。 也正由于这募集及存续的1000万最低规模要求,大量小微私募将被迫关门。根据中基协《2021年私募基金统计分析简报》 ,截至2021年末,55.5%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约4000-4500家)管理规模不到5000万人民币。这些都徘徊在红线附近。 当然这不意味着大私募就能高枕无忧,连续60个交易日资产净值要超过1000万元,也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做到,未来势必会逐渐收缩盘子。 这会造成哪些影响? 1、私募行业急速洗牌 小私募出清关门,大私募产品成立压力也增加,私募不敢发产品,叠加锁定期的安排,募集越来越难。 但相对地,投资者会发现市场上的资源会集中在某些私募上,一些“不知名”或者“有风险”的私募将会慢慢淡出市场,在私募选择上的安全性会逐渐提高。 2、别的机构也有影响 但是对除私募之外的机构而言,影响恐怕也不小。 以信托、银行私行角度来看,竞争就更大了,单只产品的代销门槛提高到1000万元以上,压力也是增加不少。 此外,对于FOF机构选择私募角度看,过去能提供更多超额收益的私募将越来越少,好的私募未来会更加集中,超额收益也将逐渐缩小,各家机构之间的差异也拉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