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创新资本发力 创投机构全方位赋能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8-22 17:04:34创投行业天然承担着投资中小企业、孵化创新、驱动成长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贡献了重要力量。
统计表明,民营上市公司用数字概括起来就是“64244”:60%以上的公司数量、40%以上的总市值、20%以上的营收、40%以上的研发费用、40%以上的员工总数。尤其是注册制改革以来,近九成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六成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和九成以上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在上市前获得过股权创投机构的支持。
给资金给资源 全方位赋能民营企业发展
类似助力被投企业“给资金、找市场、寻人才、谋战略、配资源”的工作成为创投机构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对于发展处于早期的项目,缺资金、缺人才、缺市场是企业面临最多的难题,除了给予长期耐心的资本支持,还会在管理团队建设、市场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客户开拓、企业后轮融资方面给予相应的建议和帮助。
根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毅达资本管理团队累计投资了超过1100家企业,其中95%以上为民营中小科技企业,已助推其中超过230家企业成功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2023年上半年,毅达资本投资超过50笔,100%为民营科技创新企业。
长期创新资本持续发力
达晨财智,是本土人民币头部机构的典型代表,在过去23年累计投资730多家企业,其中超700家为民营企业,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累计助推141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民营企业超过130家,投资企业中有1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达晨财智董事长刘昼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投机构作为创新创业企业的挖掘者与陪伴者,一直与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同行,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主要发挥了三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创投机构主要投资民营中小企业,70%-80%的资金主要投资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为民营中小企业带来大量长期创新资本,有效缓解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其次,创投机构主要投资科技创新企业,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产业链供应链所困,国家需要什么,创投机构就坚定地往什么方向发力,能在更早时间、更长周期投资民营经济和中小科技企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补短板”、突破“卡脖子”技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
第三,创投机构通过专业化、全方位增值服务,帮助投资民营中小企业规范化运作、做大做强,并对接资本市场,民营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A股市场的主力军。尤其是注册制改革以来,近九成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六成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和九成以上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在上市前获得过股权创投机构的支持。
应文禄则把创投机构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总结为十六个字:价值发现、风险共担、产业赋能、助力升级。
他具体进行了解释,第一,从价值发现角度来看,风险投资是带有产业基因、技术智慧的资本,能够敏锐地发现新技术的潜在价值,准确把握市场机会,把技术信号转化为经济信号,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到更有发展前景的民营经济领域中去,引导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从风险共担来说,创业投资主要特点是直接投资、参股不控股、无需抵押担保,投资决策基于企业动态价值而非过往财务指标等静态价值,能够为广大中小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持续性资本支持,与企业共担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陪伴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第三,从产业赋能来讲,作为未来公众公司的孵化者,创投机构天然关注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创投机构一方面能够引导社会资金精准地输送给高成长行业中的高成长企业。同时,还能够以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投后管理将人才资源、管理资源、产业资源嫁接给企业,帮助广大民营企业完善人才梯队、增加科研投入、改进组织结构、融入先进产业链,驱动企业成长,构筑核心竞争力。第四,从助力升级而言,创业投资是实现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与创业企业有效结合的投融资方式,通过高度分散的市场化投资直达民营实体经济,在推动创新型民营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脱虚向实,助力产业优化升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业内呼吁释放更多有效措施
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广大中小创新型企业而言,近些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虽有所缓解,但是依然是困扰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间接融资方面,针对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各种隐性门槛、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直接融资方面,能够进入创投行业、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资本依然不足。预期稳、信心足,企业才会敢于扩大投资、勇于开拓市场。
刘昼指出,活跃的创投市场对中国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都极其重要,期待国家出台更多的政策,推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进入创投行业,通过创投撬动更多社会资源,进一步支持中国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还有机构建议,在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方面,可以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出资母基金的方式支持科创企业,当前政策效应展现仍需时间,市场主体信心有待提振,民营经济全面复苏动力有待加强,此外不同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依然存在,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仍有持续优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