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生存状况大调查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11-23 16:46:03在今年波动较大的市场中,有些私募机构出现了生存难题。目前私募机构的经营情况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为拿不到后端业绩报酬,同时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中小私募发展举步维艰,而大型私募尚有规模优势可以依靠,但日子也没那么好过。
但数据显示,今年证券私募规模仍有一定增长。记者了解到,当前有些私募想办法压缩运营成本,开源节流,共渡“冬天”,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乘着市场调整期私募逆势招聘、进行薪酬改革等,努力留住优秀人才,建设投研团队,为未来市场起来蓄势。
中小私募出现生存难题
私募机构两极分化明显
众所周知,目前大多数私募基金的经营收入主要来自产品的管理费和业绩报酬,而经营成本则包括人才招聘、办公费用、投研支出等。据了解,在今年震荡的市场环境下,部分私募面临生存难题,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
“管理费一年一提,根据产品规模情况计提,现在市场普遍的管理费在1%-1.5%左右。业绩报酬一般都是15%或20%,但这两年由于市场低迷,私募业绩压力大,普遍拿不到业绩报酬。但我们还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包括办公场所、人员、设备等成本,还有交易系统、行业数据库、研究服务等采购费用。”某私募市场负责人坦言。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樊雨表示,从私募收入来源看,包括固定管理费以及浮动管理费。对于大多数管理规模较小的私募,固定管理费带来的收入并不高,其核心收入源于浮动管理费,也就是业绩报酬。从经营成本来看,主要是员工的工资和奖金,办公场地的租金以及办公设施的成本,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登记、维持运营的费用等。“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80%的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在5亿以下,5亿的管理规模也被业内视为证券类私募机构的‘生死线’,低于这个规模的机构,叠加二级市场的影响,他们很难收取浮动管理费,未来或面临一些挑战。”
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称,基金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私募管理人除了日常的办公行政和交易系统的IT硬件投入之外,最大的经营成本是组建和培养专业投研团队的人力资源成本。目前来说,随着监管水平的日益趋严,私募管理人的生存门槛也在不断上升。“在近年来弱市环境下,部分管理规模较小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如果无法做出较好的收益获取业绩报酬,只靠有限的管理费收入,将很难覆盖日常的固定成本,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鹤禧投资表示,私募的一般经营收入来自于管理资产的申购赎回费、管理费收入以及业绩提成,成本主要是房租、投资研究的投入以及人力成本。“但我们不同于其他私募,所有产品都没有申购赎回费,业绩报酬都是客户赎回时才提取,等客户真正落袋了收益,公司才能拿到业绩报酬。因此,我们的主要收入来自管理费收入,支出主要在投资研究方面,以及人力、房租等成本,比如我们每年支付给各类研究服务机构等的费用,都在千万以上。”
与此同时,目前私募机构的经营情况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有私募市场人士称,近年来的市场情况对于初创型私募并不友好,想要做出出色的业绩不容易,尤其在投资者信心不足的环境下,募资也很困难,发展举步维艰。
鹤禧投资表示,目前行业两极分化比较明显,由于监管合规趋严,加上市场环境因素,头部机构的优势更加凸显,而小规模的私募的合规经营压力非常大,一方面市场环境导致要实现超额收益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监管新政策提高行业准入标准,私募产品备案、发行等都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运营成本有所增加。生存问题可能是小私募更需要关注的事情。
沪上某大型私募市场总监也说,目前小型私募面临着募资难的困境,可能前期通过一些通道业务支撑规模,伴随着监管趋严,这块业务规模在不断萎缩。中大型私募主要还是看过往几年的经营思路。过往经营相对稳健、在成本端控制较为严格的私募,目前仍能维持正常运营,但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但过往经营比较激进、成本端控制较宽松,在支出端有较大的压力的私募,目前就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可能需要通过裁员、降薪等方式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经营。
虽然今年权益市场表现并不好,但证券私募规模仍有一定增长。格上财富金樟投资投研总监付饶表示,相比于往年,今年私募行业整体规模稳中有增,去年年末证券类私募存续规模5.56万亿元,截止2023年9月末为5.89万亿元。
尽管今年私募整体面临的生存环境较为艰难,但记者了解到,不少私募在弱市下想办法压缩经营成本,开源节流。
“今年公司产品的业绩确实有一定压力,目前更多是处于韬光养晦的阶段,努力修炼内功。目前公司的管理规模十几个亿,人员也相对精简,整个团队比较稳定,并没有出现降薪裁员的情况。”前述私募市场负责人表示。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在薪酬待遇方面还是比较稳定的,“但由于今年的市场整体表现一般,我们团队的奖金可能会有所减少,这也可以理解,更多的是希望抱团取暖,能够一起扛过‘寒冬’。”
鹤禧投资也称,今年公司经营稳定,努力为客户赚取回报,同时爱惜自己的员工,不降薪、不裁员是公司的坚守,奖金方面因为受市场周期影响,预计比往年略微下降,也是希望员工与公司共度严寒,抱团取暖以待春暖花开。
前述私募市场总监直言,现在具有一定规模体量的大型、中型私募仍可以保持健康运行,但对于一些初创型、小规模的私募而言,确实存在一定的生存压力。“据我了解,有些管理规模较小的私募,非常重视开源节流,人员配备十分精简,由于仍在起步阶段,员工的薪酬待遇也相对较低,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业绩带动公司发展。”
也有一些私募积极修炼内功,想办法留住优秀投研人才,提升投研实力。姚旭升称,虽然今年市场环境震荡,私募基金行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但与往年相比,今年许多私募管理人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巩固投研团队的稳定性,进行了薪酬改革:首先,除了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之外,还建立了清晰透明的晋升机制;同时推行员工持股计划,鼓励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公司选择平台化经营,将整个策略研究和交易进行分工模块化,提升策略端的多样化程度,降低人才流动对公司策略及运营的影响。
深圳卓德投资副总经理李进表示,公司今年经营状况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团队进一步扩张,引进了具有多年海外投资背景的量化投资团队,另一方面进一步组建了市场和营销团队,股东也在加大投资。“公司目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业绩继续创新高,所以今年员工福利待遇应该也还不错,具体等年底结算后决定。”
李进还说,由于这几年资本市场低迷和监管层的规范化要求,私募机构整体生存状况更为严格,行业也竞争更激烈。但有持续业绩回报、产品波动小、策略差异化发展、渠道和客户维护好的私募机构得到市场的进一步认可,头部或者管理更规范的私募,品牌效应得到更多展现,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目前的市场加速了私募行业的规范,有利于行业整体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