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VC,让红杉甘拜下风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12-01 16:41:30十年前,“超级天使”这个词被创造出来,用来描述“曾经是天使投资人,随后募集到小型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者。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的“超级天使”,选择一直独来独往。
江湖人称:“Solo VC”。
Solo VC时代崛起
在Solo VC圈,Elad Gil 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位,其 Solo VC Gil Capital 创立于 2021 年,最新一期第三只基金的募资规模已经超过了 10 亿美金,而第二只基金的规模也高达 6.2 亿美金。
这个数据足以让很多投资人都惊掉了下巴。
而另一位传奇人物巴克利(Josh Buckley),在Playco 1亿美元的融资事件中,成为了那个制定本轮融资价格并拥有董事席位的主要领投方,红杉资本则作为另一个领投方以同等规模的资金加入。
这件事也让更多人迅速关注到了Solo VC的存在,它并不是近两年的产物。
早在2007 年,Oren Zeev就成立了个人的GP,仅在 2021 年,Oren Zeev 就在 12 个月内完成了 3 只基金的募集,总额超过了 10 亿美金。
目前,他一个人管理的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了 20 亿美金。
是不是有种金庸武侠男主的爽感?
这两年,Solo VC不但干得挺好,还挤开传统VC机构开展了一些独领风骚的领投活动。
(部分Solo VP的领投案例)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Solo VP都玩5000万美元那么大,有些斜杠青年做一个Solo VP,募资额也可能小于2500万美元。
2020年7月就有两支小一点的Solo风投人基金,一个是哈里·斯特宾斯的830万美元的微型基金,名为20VC,旨在投资美国的早期创业公司;另一个就是Gumroad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萨希尔·拉文亚搞副业设立的一个基金。
然而,前几年,Solo VC却并不被世人所看好,在那个VC疯狂扩张的年代,机构规模是VC追求的重要指标,单体VC怎么可能是大机构的对手?
如今,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传统 VC 普遍进入了募资低谷期,Solo VC逆势崛起,单枪匹马在一众大机构和LP的嘴里抢肉吃。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募资的规模、投资的轮次、单笔投资的规模、还是整个 Solo VC 群体甚至影响力,都在急速扩大。
对于Solo VC 这一强悍“物种”,有人专门做过研究,并概括了Solo VC的5大特征:
1)他们是其基金的唯一普通合伙人(GP);
2)他们是投资团队中唯一的成员;
3)基金的品牌=个人的品牌;
4)他们通常比超级天使募集更多的资金,投出更多的金额--即 5000 万美金以上的资金,能够投资 500 万美金以上的轮次;
5)他们争相领投种子轮、A 轮和后期轮,与传统风投公司竞争;
简单来说,他们没有团队,不设置复杂的组织架构,看项目、做尽调、投后管理全部自己完成,又像一家正统VC那样注册公司,在监管部门把自己从自然人备案为GP,按照金融产品的标准制定投资节奏,向LP募资,接受IRR和DPI的考核。
单兵之王的投资版图
最近,由于10 亿美金的募资金额,让Elad Gil 又站到了台前,但他其实成名已久。
在他身上有很多个标签:最多产的 solo capitalist、创始人的“教父”和管理规模最大的 solo capitalist 。
他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长青”,不仅在 2010 年前后投到了 Airbnb、Stripe、Pinterest,在前疫情时代陆续投到了 Instacart 和 Coinbase 等大家伙,还在新生代创新公司的投资中表现亮眼,「海外独角兽」写过的 Notion、Figma、Airtable、Gusto、Brex 等公司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在 2021 年 8 月,Gil 从 26 个 LP 那里募了一支 6.2 亿美元的基金。这不仅刷新了 solo captalist 的募资规模,还罕见地吸引到了哈佛的捐赠基金。
作为对比,美国顶级风投机构Benchmark 上次募集的基金是 4.25 亿美元,常年保持 5-6 个合伙人,而 Gil 只雇佣了一名兼职助理帮他处理行政事务。
这种成功混合了多种因素:
1)他有自己的“Mafia”,Gil 在 2004 年加入谷歌,在 2009 年成为 Twitter 的企业战略 VP;
2)他创立开发工具 Mixer Labs 和基因检测公司 Color Genomics 的经历让他可以和创始人共情并提供指导 —— Stripe 在进行第一笔收购时选择向他寻求经验,因为他成功在 09 年将 Mixer Labs 卖给了 Twitter;
3)他拥有极大的受众,从 07 年开始写了数千篇博客,积累了 7.4 万名 Twitter 粉丝,在 Stripe Press 出版的《高增长手册》已经成为创始人的圣经;
4)他不光进行天使投资,还愿意在成长期下重注。经典的案例是企业商旅场景支付与费控公司 TripAction,Gil 在 50 亿美元估值的 E 轮进入,领投 4000 万美元,此前 solo capitalist 从未进行过这种额度的投资。
尽管以 TMT 相关的投资著称,Gil 实际上是生物背景 —— 他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学习数学和分子生物学,然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
他也曾在Google和Twitter从事早期的机器学习(ML)系统和产品的开发工作。之后的十年,一直担任机器学习公司的创始人和高管,并进行投资。
Elad Gil 因为其博客而被大家所熟悉,在他自己的博客里介绍说,他投资了差不多 40 家独角兽,其中 30 多家处于种子前、种子或 A 轮融资阶段。
目前,Elad Gil 也十分关注AI领域。
在 AI 这一波,Elad Gil 可以说反应同样非常迅速,他已经投资了Character AI、Playground、Sprig、Perplexity、Magic、Harvey、Contextual.ai、Ventrilo 和 Essential AI 等公司。
近日,他发表了一篇题为《早期AI时代(及AI炒作周期)》的博文,文章指出,目前我们还处于AI发展的早期阶段,距离AI使用的峰值、AI炒作峰值都还很远。
2021 年 10月下旬,Gil 开始放慢投资的步伐。
他表示:"一级市场上的一切都感觉很不对劲,节奏太快、不做尽调、估值——一切都感觉有点扭曲。我觉得这也许是个值得放慢脚步的时机,看看会发生什么。"
中国的Solo VC进程如何
“如果说VC 1.0是经典大机构横行天下,VC 2.0是大机构的牛人单飞,那么VC 3.0 将会是Solo GP的时代。”
一位投资人前不久在社交平台上如是说道,他甚至断言:Solo GP将成为VC从业者的终极形态。
但在中国,要孕育出一些能打的Solo GP也并非易事。
中国的法律监管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最具吸引力的还是一线基金,他们的背书作用非常强,第二就是国资。纯财务投资机构是排在最后的,目前市场上活跃的Solo GP,大多都是财务投资人。
在跟创始人接触的时候,一些Solo GP会强调自己在政府合作方面的优势,但问题在于有些人是不缺这个的。就有人曾经遇到一位创始人,他很直接地说:“A基金可以投我们的项目,但是你不能投,我没有额度分给你。”
当你的资源不成为资源的时候,他就会把你的优先级排在最低。
而中国的Solo GP目前很大一部分的焦虑主要来自LP和项目方。
现在一期基金有10个左右LP,每个LP的诉求都不一样,如何在不违背LP诉求的前提下,更加市场化地运作,进行LP与项目间的“隔离”,是中国Solo VC需要思考的问题。
某位Solo GP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过去半年,我大概接触了三、四十家LP,最终敲定了10家左右。今年9月,一期基金完成首关,规模1亿元人民币,LP既有国资也有当地的民营企业家。
拿国资的钱并不容易。尤其对我这种刚创业的个人GP来说,为了拿到募资自然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代价。比如返投,大机构可能要求返投比例是1.2~1.5倍,我要承诺两倍,如果还是觉得过会有难度的话,可以把返投比例提到三倍。”
他坦言:“我依然非常享受做Solo GP的状态,现在我基本保持每个礼拜出去看三、四个项目,剩下的时间在工厂的办公室里处理基金以及孵化器的工作,周末会去外面喝喝咖啡,跟业内人士交流一下。”
实际工作量与之前无异,但是相对自由,而且做的都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中国,朋友之间,托人帮忙一起搞点投资已经见怪不怪,这也许就是Solo GP的雏形。
市场会引导我们逐渐搭建类似Angelist这样只向合格投资者开放的科技募资平台,允许一部分在认知水平、人脉、资源等方面已经富起来的领头人,通过Solo GP的机制募资,先富带动后富,提高资金利用率和行业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