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30亿元!险资持续加码股权投资,私募界期待更多“活水”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2-12-15 17:00:40国内实体经济尤其是创新型领域所需要的资金支持越来越迫切,而保险资金作为长线投资的典型代表,通过PE/VC“加注”股权投资的行动也愈加频繁。
12月11日,《华夏时报》记者从母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了解到,截至11月末,今年以来险资作为出资人(LP),累计向股权投资基金出资逾130亿元。其中,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光大永明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长城人寿、大家人寿、英大泰和人寿、中华联合保险、国华人寿等均通过LP形式参与对外投资,获得险资投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则包括中金资本、红杉中国、晨壹基金、启明创投、鼎晖投资、源码资本、君联资本、高榕资本、华盖资本、高成资本、智路资本、海松资本等。
“在整个股权投资项下,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比例一直以来都比较低,在今年的大环境下,能够有超百亿险资通过LP形式参与到创投基金中去,难能可贵。这也从另外一方面看出,相比于大型基建、水电以及其他投资项目,专注于新兴经济、产业形态的创投资金募资都比较难,但是国家大项目、保证收益的股权投资项目毕竟不再像过去几年那么多,因此险资以出资人的角色,逐渐加大创业投资基金的配比也是大势所趋。而对于获得险资投资的私募机构以及产业机构来说,长期资金的注入无疑有助于国家经济结构向高端转型。”12月12日,上海一家大型保险资管相关人士曲军(化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险资投LP松绑
作为全国私募机构的“大本营”,长三角的一众私募对于保险资金扮演LP投资人的角色,有着充分的发言权。
“今年以来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主要呈现两大新特点:一是投资非保险系股权投资基金的额度明显增长,二是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占比有所增加。这对于我们做创业投资的私募们而言,从保险资金中分得一杯羹的机会比以前大了。”12月13日,苏州一家创投机构合伙人黄玲雨受访时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
不过黄玲雨也承认,近年来PE/VC的募资难度加大,一方面原因是疫情的影响,很多尽职调研的项目都无法展开,另外疫情本身也抑制了市场对于创新产业发展的激情,这就导致了优质项目缺乏,没有好的项目自然也无法向险资为代表的“长期资金”要钱;另外一面,保险资金对创投项目也有自己的顾虑,那就是成功率和推出渠道受限。
“就投资而言,3000万元的投资项目和3亿元、30亿元的项目从尽调到投决,所花费的人力精力其实差不多,因此保险资金更偏好大的项目。而且大部分寿险产品的定价包含了预定利率,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必须覆盖负债端的刚性成本,所以保险资金希望每年都有一定的回报,与创业投资基金的收益分配节奏不相一致;另外从偿付能力约束机制来看,保险机构出于稳健经营的目的,保险资金的投资与相应的资本占用挂钩,使得保险资金难以承受剧烈波动,否则容易引起偿付能力不足,因此用于股权投资的比例有限。虽然创业投资基金谋求的是高风险高收益,投十个项目可能有八或九个是失败的,但是成功的项目所获得的回报能覆盖十个项目的成本,但是从安全性角度出发,与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也有差距。”12月13日,另外一家上海大型保险资管机构投研部负责人余明(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银保监会下发了《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领域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下称“47号文”),不但取消此前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单只基金募集规模不得超过5亿元的限制,还允许保险资金投资由非保险类金融机构实际控制的股权投资基金,为保险资金扩大股权投资范畴提供新的政策支持。此外,随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推进,越来越多保险机构也将参与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作为他们支持实体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早在今年8月,中国人寿发布公告显示,中国人寿、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投资者(各方均作为LP)拟与广州金扬(作为GP)及广州鑫荣订立合伙协议,共同成立合伙企业。其中中国人寿认缴出资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国寿金石将作为合伙企业的管理人。这意味着,中国人寿此次的LP投资成为年内险资投创业投资基金的最大单。
而从其更进一步的公开信息可以发现,该合伙企业全体合伙人认缴出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70.014亿元,中国人寿认缴出资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国寿金石将作为合伙企业的管理人。该基金将主要投资于中国境内具有良好现金流回报的普惠金融领域权益类资产,主要包括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等公开市场发行的以小微企业融资和零售类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或类证券化的权益层资产,交易对手包括银行及其他机构(包括互联网金融企业、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优质国企等)。
“险资历来是PE/VC翘首以盼的活水,我们会逐渐加大非上市股权的配置,这对PE/VC市场的长期发展有利,险资也在加大投资股权基金。”北京泰康投资CEO黄升轩分析指出。
险资呼吁建立私募行业“白名单”
其实,无论是保险资管界还是私募界,都一致认为双方合作的空间巨大。多位受访人士指出,保险资金作为私募市场的“大金主”,如果每年内给到千亿级的LP资金,那么整个私募市场就会变得非常活跃:而保险资管圈的人士则指出,如果作为LP出资人投资创业投资项目,所选择的机构就一定要资质雄厚,必须要建立行业“白名单”制度。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在今年三季度发布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结构仍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占比过半;超大型、大型寿险公司配置股票比例更高;股权投资计划增长最为突出,同比增长30%。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保险公司股权投资(包括未上市企业股权、股权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计划,不含境外股权投资数据)规模为1.71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比重为7.88%,仅次于债券、金融产品、银行存款,为保险资金的第四大资产配置类别。
也就是说,在保险总资产已经突破23万亿元的背景下,创业投资基金市场哪怕能否分得千亿的份额,其占比也不到百分一。
“今年我们考察调研了多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一方面了解这些PE/VC机构的投资策略是否契合保险公司主营业务长远发展规划,能否形成更好的互补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则评估PE/VC机构的操作流程是否符合《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规定,是否具备符合监管要求的投资目标、投资方案、投资策略、投资标准、投资流程、后续管理、收益分配和基金清算安排等。”前述上海大型保险资管负责人曲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据其透露,该资管机构内部正在制定非保险系PE/VC机构的白名单,计划明年从这份白名单里遴选优秀股权投资基金加大股权投资力度。
“行业头部PE/VC机构是我们优先投资的对象,因为相关投资决策与尽职调查的流程效率相对较快。反之若他们选择一些具有投资特色但知名度以及规模不够大的VC/PE机构,保险机构内部可能会花费更多时间进行尽职调查与投资评估,反而会影响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基金出资的决策效率。”曲军坦言。
另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保险资金投资的境内、非保险系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210家,属于评价对象范围且提交参评资料的达到171家,按照评价规则,A类(80分及以上)公司达到126家。
而上海数家头部私募机构合伙人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随着今年保险资金持续加码股权投资,期待相关部门能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与金额上限,并简化投资报备流程,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促进保险资金更大范畴地参与股权投资。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