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湖资本:投在产业化前夜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1-09 15:44:07在风云变幻的创投圈里,“该投什么”、“哪个赛道才是真的风口”等问题已经变成一部分投资从业者的心病,但和投资人魏海涛的交谈过程中,不慌不忙、有的放矢是他和他所在基金的投资基调。
魏海涛是蓝湖资本的合伙人,在我们深聊智能制造存在哪些投资机会之前,他先不慌不忙地讲了一个小故事。
2020年5月美国疫情严重,物资匮乏,有一位美国大兵用2台3D打印机耗费45小时,打印了4只N95口罩。这则新闻爆出后,有的人嘲笑美国大兵宁可花两天时间打印口罩,也不出去买两个口罩;也有的人窥到了一丝机会:在全球疫情的大环境下,3D打印可能是个投资机会。
事实也的确如此,3D打印所在的增材制造方向正是被疫情助推的赛道之一。根据公开数据,2021年全球增材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52.44亿美元,相比于2020年增长了19.49%,2015-2021年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也达到了19.77%。预计到2025年,全球增材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98亿美元,2021-2025年的CAGR将达到18.24%。
中国市场也在飞速发展。据统计,中国2021年增材制造市场规模为262亿元人民币,相比于2020年增长了34.1%;预计2022年中国增材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30亿元,2021-2024的CAGR将达到24.12%。
“疫情让增材制造这个冷门行业被更多人看到,但这不是我们投资的理由,”魏海涛却这样说,“增材制造,早在三四年前就已被我们内部收录为主要投资关键词之一。”
魏海涛表示,因为买不到口罩,美国大兵用3D打印口罩,只是体现增材制造价值的狭小缩影,对蓝湖资本这样一个纯财务的投资机构来说,增材制造更多的价值在于,首先它用全新的技术改善和提高了原本的生产能力,使得制造业可以用更经济的方式解决自己企业面临得生产端问题。
其次,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市场且具备全球输出的能力,这个赛道将会出现越来越多全球化的企业,从资本的角度来讲,公司的市场规模被放大后,成长的天花板也会更高,这是过去一两年资本市场对增材制造特别关注的很核心的原因。
“对整个蓝湖资本来说,增材制造有非常多的细分领域。蓝湖特别重视这种技术类的创新,在真实产业界得到产品化的应用。一旦一个新的工艺在制造业领域有很好的技术落地后,在行业的发展潜力和爆发力是非常大的。”魏海涛这样说。
几个“主动选择”
2016年是蓝湖资本的一个分水岭,彼时蓝湖仅仅成立不到2年。不过两年不到的时间足够让魏海涛所在的管理团队主动去做出一些选择。
蓝湖甫一创建时的基本定位是“研究驱动”,这个定位虽清晰但也庞杂。魏海涛回忆这段往事时语气坚定,他说“我们想的很清楚,在中国想做成覆盖全赛道的综合基金的机会已经很小了,所以我们选择只专注智能制造和企业软件两大赛道。”这是蓝湖的第一个主动选择。
第二个主动选择则是将研究驱动深度细化到产业布局时。魏海涛认为,所谓的研究驱动,只有了解产业链的全貌,包括它的过去、现在甚至基于自身视角去演绎未来,也只有聚焦了整个产业,蓝湖的sourcing(找项目)和投资才会做得好。
也是在聚焦产业之后,以智能制造为例,魏海涛发现早在2018/2019年开始,蓝湖投资的很多公司很难在海外找到对标,为了更好的找到投资标的,蓝湖内部开始基于中国本身的创新场景来研究具体的投资方向。
“我们每一个投资(关键字)都持续了至少四五年的时间,因为我们相信只有经历过这些时间,我们才有可能积累对产业链的准确的理解,才会对产业上下游的变迁和变化有更精准的把握。”魏海涛解释。
如今蓝湖资本已经成立8年时间,旗下有数支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值得一提的是,其美元三期基金的净内部收益率高达74%。自成立以来,蓝湖投资的100余个项目已有超过20个成为独角兽/行业冠军,其中包括怡合达(301029.SZ)、超卓航科(688237.SH)、Momenta、聚水潭、Moka、甄云科技、汇联易等行业知名企业,被投企业后续融资规模超200亿元人民币,连续七年获投中榜「中国最佳外资创业投资机构TOP50 」。
尽管如此,魏海涛依然表示,“我们依然在小心谨慎地出手。”
多轮慢慢加注
蓝湖的portfolio很有意思,很多被投企业在后续轮的融资中都有蓝湖资本的身影。魏海涛解释这是蓝湖的投资策略之一。
魏海涛强调了投资要有纪律性的重要性。“我们很难一次性因为看好某个项目就押注非常多的金额。往往在第一笔投资时,我们会按照既定的投资策略投500-1000万美金;但当我们发现这个产业赛道和人都是非常好的时候,我们后续融资的追加就会比较多。同时,我们的投资金额相对会很集中,会尽可能地希望把60%-70%的投资金额集中到头部的那20%-30%的公司里,这是我们的投资策略。”
对人的观察和讨论,一直是蓝湖资本内部讨论和复盘最多的话题。相比于十年前,如今的创业门槛越来越高,蓝湖对创业者也有自己的要求。如果说在互联网时代,投资人会更青睐互联网思维能力强的创业者,那么现在在科技和工业赛道,创业者对产业的认知、判断、对团队的管理能力、对项目的商业化能力都在被要求提高。
蓝湖绝不希望因为产业在红利期所以降低对“人”的标准,因为“往往它早晚会出现问题。”
魏海涛透露了蓝湖内部对优秀创业者的一些发现,比如优秀的创始人周围围绕的一般也都是能力很强的人。“为什么我们会留一个时间周期给被投企业?为什么我们不太会一上头就投很多钱?因为基本上一个创始人的管理能力、人格魅力、对商业本质的理解,在我们投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发现,那时候我们再做double down(加倍),判断会更有把握一些。”
投在产业化的前夜
对于如增材制造所在的制造业来说,魏海涛见多了“有技术,但很难量产”的项目。魏海涛大概率上不会投资这样的项目,他和蓝湖想要的是“真正活在产业化前夜”的项目。
对魏海涛来说,投资增材工艺最好的阶段就是它处于产业化的前夜,其产品制造、工艺本身的良品率、成本、做出来的产品在客户的满足度上都到达一个能被产业化和商业化的timing(时机);“我们那时候再去投,就会迎来一个行业的爆发增长。”
作为已经渗透到产业链内部的投资人来说,魏海涛并不难发现好的在产业化前夜的项目,“因为工业客户是所有商业公司里最务实和最现实的,他一定会计算产品的成本、生产效率、良品率。当放到这样的评价标准体系里去时,一旦我们发现一种新的加工工艺有可能或者即将被客户接受时,这就是我们特别想投的一个方向。”
Raise3D是魏海涛2021年见了创始人一面后就决定投资的企业,打动蓝湖的是Raise3D硬核的产品力。
根据公开资料,Raise3D是一家从3D打印领域异常凶残的竞争中胜出的公司。2015年左右有数不清的3D打印公司涌入市场,只有Raise3D毅然决然选择了难度非常高的海外市场。当时,大多数的3D打印公司都聚焦在国内的研发市场,往各大高校院校卖一两台机器帮助研究人员做手板的事情,创始人封华却觉得那不是可规模化的市场,转身选择了美国这一更成熟的市场。
如今根据Context的统计,在2020年专业级3D打印市场销售排名中,Raise3D位列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魏海涛表示,技术产业化是蓝湖判断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蓝湖看待技术产业化非常关注几个点。第一,客户到底是不是有真实的需求?好技术不能跟客户需求匹配是很难说服客户掏出预算的。第二,公司的产品和技术能否很好的满足客户需求;第三,需求是不是非常广泛,足以支撑公司获得五亿十亿人民币以上的收入,使其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公司。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和打磨产品,同时能够不断吸纳更加优秀的产品进来,保持其行业领先的地位。
以3D打印为例,这项技术在欧美已经发展了一二十年,是相对成熟、稳定在90分的技术,市场长期被欧美老牌公司主导。但中国公司以追赶者的姿态杀入,以更高的研发投入进行技术攻克,采用更高效和积极的销售和客户服务策略,用2-3年实现成熟公司过去十几年以上的技术积累。蓝湖对Raise3D的投资就代表着,他们非常有理由相信中国的3D打印技术很快能赶超欧美现有水平。
在如何投资智能制造上,魏海涛则将问题溯源到最原始阶段:一个产品在工业领域怎么被制造出来?
魏海涛总结了4个投资方向:1)最上游是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买原料;2)产品制造所需的核心组件,比如传感器、模组、工业软件等——生产要素;3)产品整个的制造环节中所需要的产品工艺的创新,比如激光等具体工艺——技术创新;4)产品的测试和检验。这就形成了蓝湖资本如何渗透产业链做投资的主要脉络。
魏海涛将智能制造形容为一座巨大的矿山,沿着那四条脉络,他们每年都能发现新的细分的可投资关键词。而找到关键词之后,蓝湖的投资人要做的就是“在那个领域耕耘三四年,继而再小心谨慎地出手。”
来源:投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