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融小镇网!
186 1691 6099

私募马太效应加剧 中小私募突围难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6-09 15:24:40

最新数据显示,百亿私募管理规模占行业过半,中小私募突围的难度加大。

f3244c5cadb0141029c41e9c33f4e987.jpg

私募马太效应加剧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百亿规模以上机构管理规模达到2.23万亿元,占全行业管理规模(4.32万亿元)的一半以上;在7904家有实际管理规模的私募中,4800家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

对此,一家知名千亿级私募机构表示,目前有将近8000家有实际管理规模的私募,说明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并不高。但要想做大,除了投资能力还要有全方位的运营能力,例如是否能接触到更多的客户、是否能得到各类客户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生态,每种投资策略和方法都有它适用的市场环境和生存空间,所以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市场能够容纳多元化的策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上述千亿级私募机构表示,这也说明其实运气在投资回报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客户有时候很难区分好的历史业绩到底是由实力带来的还是由运气带来的。如果大家能够辨别到底是实力还是运气的话,相信规模一定是会向有能力的人集中;当市场没有办法很明确地辨别二者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分散的格局。

某投资机构也指出,分化的原因和私募作为非持牌金融机构、准入门槛不高有关,这让私募基金呈现多样化的生态。“私募规模的增长证明了公司在管理、规模和业绩方面都比较优秀。另一方面,优秀的、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私募又会吸引头部代销机构和客户,形成正反馈。”

证券私募行业分化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强,头部私募基金优势更加明显。头部私募在投研、风控和渠道方面都占据了较大的先机,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而投资者在挑选私募基金时普遍会对成立时间、管理规模和管理规范性进行综合考虑。因此,头部的私募基金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大,客户的黏性也更大。

沪上一家百亿私募表示,现在跟渠道合作的门槛在不断提高,不少小私募以后还是会被淘汰的,这是趋势。不过,规模过大,对产品收益率会有影响,所以要把握这个度。

研究员谢诗琦认为,国内的投资者正在经历一个从自主投资到向优质管理人倾斜的阶段,“爆款基金”不断问世,以及部分“公奔私”管理人迅速完成资产聚集,都印证了这种局面。一些渠道机构也不断引导投资者向业绩和品牌出众的私募聚集,会进一步加剧头部化。

好业绩可持续是核心

这种马太效应无疑使得中小型私募突围的难度加大。

上述沪上百亿私募认为,对于中小私募来说,核心还是业绩。除了业绩之外,要么就有自己的特色,打上自己的标签,但重点是好业绩的持续性。

对于私募来说,最大的价值是收益率能做多少、是否可以长期稳健,这才是长期发展的根本,渠道和品牌都是从属的。

某财富管理合伙人黄龙福城也指出,业绩和业绩持续性是更关键的支撑。业绩表现突出的小规模的私募被市场发掘到,认可度也更高,规模迅速上升到更大的量级。对于百亿规模私募而言,量级是投资人对其过往业绩的肯定和认可,未来能否维持规模或者扩大规模,和策略容量及管理人投资能力相关,投资能力和管理规模的合理匹配,才能更平稳地发展。规模大了,很难保持高收益率,同时风格上,管理人也会倾向提供更平稳的投资体验,平滑业绩波动。

除投研能力外,中小型私募也应该加强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私募基金产品的安全门。强大的风险控制能力有助于吸引投资者进行较长期限的投资,减少客户流失,将有助于私募扩规模。此外,可以适当增加与投资者的交流,及时向投资者更新产品的运作情况和投资策略,加强投资者的市场认知,以达到留存现有客户和扩大公司知名度的效果。

从团队搭建到产品体系基本成型、获得投资者和市场的认可,通常需要很多年的时间,中小型私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环节做扎实、做稳定,构建成熟的团队、资源支持、搭建体系化的流程、保证长期业绩可持续性,才能突破规模瓶颈。

(金融小镇网整理自中国基金报,仅作为传播更多新闻资讯,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标签: 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