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融小镇网!
186 1691 6099

南方黑芝麻糊也要来投锂电池了?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2-10-18 18:32:13

c0ca3c750850943ed897c612401a57f0.jpeg

金融小镇网10月18日讯:10月9日,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芝麻”)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对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臣新能源”)增资5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天臣新能源的锂电池技术储备丰富,近年来专注于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研发与市场研究,拟规划生产储能锂电池产品,这一产品在分布式家庭储能、发电侧储能和电网侧储能方面均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公告一出,黑芝麻股价应声而涨,10日股价涨幅一度超过9%,11日更是尾盘涨停,到13日收盘,股价报收4.85元,总市值达到36.08亿元。

这不是黑芝麻*次因跨界新能源而实现股价上扬。

2022年8月25日,黑芝麻参股子公司“巴马食养”成立,其业务经营范围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赫然在列。这一消息引发市场狂欢,到9月1日收盘,黑芝麻报收5.43元,与今年4月28日*股价2.83元相比,涨幅达91.87%。

本次黑芝麻高调加码储能,以及连日来股价的异动,招致了10月10日晚间深交所对黑芝麻的问询,要求其就增资天臣新能源等事宜进行核实说明,是否存在“蹭热点”嫌疑。

作为糊类食品的细分龙头企业,黑芝麻糊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0%左右。

然而,2017年之后,黑芝麻却陷入了业绩滑坡的窘境。财报显示,2018年~2021年,黑芝麻净利润分别下降46.06%、45.05%、73.08%和1297.48%。今年上半年,黑芝麻实现营收13亿元,同比下降26.61%;归母净利润677.6万元,同比下降42.80%,其中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仅为39万元。

业绩呈现颓势,黑芝麻亟待寻求新的增长动力。2017年,黑芝麻、天臣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称深圳天臣)和大连智云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大连智云)联合设立天臣新能源,注册资本10亿元,三家分别持有30%、68.80%、1.20%的股权。

其中,深圳天臣为*锂电池企业之一,旗下拥有动力电池产业研究院、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电池系统总成基地及智能装备制造研究院等分支企业。大连智云早在2014年就布局锂电池产业,与上下游厂商及相关各方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经穿透核查,深圳天臣的实际控制人为黑芝麻董事长韦清文配偶郑红梅,可见黑芝麻在跨界之前,就下了一番功夫做布局。根据公告,三方组建的天臣新能源的经营范围包括锂电池组件(含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可充电电池包等。

然而,天臣新能源成立6年以来,并未带来什么惊喜。

黑芝麻公告显示,2021年天臣新能源营收为1.34亿元,亏损2.33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未披露,仅显示亏损超1.9亿元。另外,此前因违反财产报告制度,天臣新能源还被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2021年10月,因天臣新能源南京市项目推进较为缓慢及政策落实的原因,黑芝麻召开董事会,通过决议对天臣新能源减资,出资由3亿元减至9000万元,减持后各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变。根据减资协议,天臣新能源最晚应于2022年3月30日前支付完毕全部的减资款。

到2022年8月,天臣新能源先后两次共向黑芝麻支付减资款1.5亿元,还剩6000万元未支付。然而就在同月,黑芝麻却在未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的情况下,以对天臣新能源6000万元的其他应收款转为增资款。

仅仅两个月之后,黑芝麻宣布拟对天臣新能源增资5亿元,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天臣新能源59.09%股权,为实际控制人,天臣新能源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在作出对天臣新能源减持决定的情况下,为何今年黑芝麻两次进行增资?这恐怕与当下的市场环境息息相关。今年以来,受国内新能源配储政策以及俄乌战争下国际能源价格飙升等因素影响,国内外的储能需求持续火爆,储能赛道迎来爆发期。

据黑芝麻公告,公司拟同步在江苏南京市、江西南昌市建设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基地,生产方型磷酸铁锂电池等系列产品,以适应市场对储能锂电池的需求。按规划,两个生产基地共布建6条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8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规模,全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约136亿元。

然而,由于天臣新能源南京、南昌两地的生产基地投资预算高达数十亿元,这让黑芝麻的投资回报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要知道,据黑芝麻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天臣新能源期初余额(账面价值)2.98亿元,期末余额2.94亿元,在权益法下该笔股权投资当期亏损477.32万元。再加上黑芝麻主业持续不振,要度过难关挑战很大。 

事实上,不止黑芝麻一家在搞跨界,如今越来越多各怀心思的上市企业干起了储能,在全新业务面前,它们都将面临现实的拷问。

安孚科技原来做百货零售,可以说跟储能毫无关联,但连续两年陷入亏损状态的窘境,让其不得不通过重大资产重组,从百货零售转向消费电池行业。2021年9月以来,安孚科技通过数次收购,持有南孚电池约41.9%股权,在做好南孚电池主业的基础上,今年7月再次向电池储能领域延伸布局。

不过,由于安孚科技目标客户与整个储能产业链并无交集,再加上南孚电池的储能技术有待突破,其经营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 

地产商也想分得一杯羹,今年1月初,宋都股份宣布拟通过投资设立锂业公司的形式,切入到储能赛道。跨界背后,近年来公司净利润连年下滑,亟需寻求业务转型。消息一经公布,资本市场给予了积极回应,宋都股份股票涨势明显。

此后,宋都股份与启迪清源以联合体的形式与西藏珠峰签订合作协议,拟共同参与阿根廷锂钾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碳酸锂盐湖提锂项目,但到了9月西藏珠峰单方面解除该协议。背后的原因,还是在于宋都股份董事会对该项目持审慎态度,最后未能履行出资义务。此番出师不利,预示着宋都股份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储能的火也燃到了环保领域。

今年下半年伟明环保、同兴环保接连宣布进军储能领域,直接导致了股票交易异常波动。伟明环保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为主业,同兴环保为烟气治理龙头企业,均与储能行业没有关联。

其中,同兴环保的业绩并不亮眼,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4%,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20%,深交所曾对其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对其进军新能源行业作出相关说明。 

两家公司发展新业务的路径有所不同,同兴环保进军钠离子电池产业,伟明环保则锁定高冰镍和高镍正极材料生产,前者相比锂电池成本更低,有望显著改善储能的收益率,并快速渗透市场,后者则是从上游端布局原材料。

对于同兴环保来说,想要实现钠离子电池量产化,不仅要突破技术瓶颈,还要耗巨资设厂,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伟明环保则坦言,正极材料生产在镍锂钴等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工艺成本控制、下游客户认证绑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市场、技术及管理风险,项目实施存在一定的资金、人才及技术壁垒。 

可以看到,这些跨界储能的企业当中,不少都是因主营业务出现衰退,才转型到新能源领域,且由于是“新手”,缺乏人脉及资源,大多采用投资方式来参股或控股一些储能行业企业,少走一些弯路。

不过,虽然背靠储能企业,也拥有二级市场这一资金通道,但新能源产业投资周期长、资金规模大、技术集中度高等特点,也预示着转型之艰难。

像黑芝麻投资的天臣新能源6年来都没有带来资金上的回报,且面临的各种经营性风险日益增多,一旦资金崩盘,或面临灭顶之灾,这些都是上市企业跨界之前应慎重考量的。

更何况,如今储能赛道还盘踞着南网科技、智光电气、立新能源这类百亿市值的巨头,再加上不相干企业的加入,市场竞争白热化加剧。

不少投行人士,将光伏与储能类比,认为今天投储能就跟十年前投光伏差不多,“真金还需火炼”。这些跨界跑步上场的企业,无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追赶。

来源:投资界


标签: 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