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给被投企业当HR,投后服务的“内卷”在路上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2-10-28 17:48:24金融小镇网10月28日讯:创投机构投资企业,主要是注入资金,在初创型、中小型企业最需要资金的阶段助力一把。发展到后来,创投机构对企业的支持,除了直接注入资金外,还延伸到了其他方面,比如介绍客户、撮合订单、帮助研发、开拓市场等,行话统称为“增值服务”。
创投机构帮被投企业招聘,是近年来开始流行起来的增值服务。更严格地说,创投机构帮助被投企业大规模招聘员工,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事物。
早些年,创投机构也帮助被投企业招人,但更多是高层次人才的招募,比如一家创投机构投资了某一家创业企业,创投机构利用自己在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帮助招募诸如财务总监、投融资总监之类的高端岗位,更多是定向挖角。创投机构常年混迹于投融资圈子,对于这类偏金融、投资岗位的人员资源较为熟悉。创业企业通常有产品类、市场营销类的人才储备,但很可能缺少投融资的人才,一般而言,在创业企业还远离资本市场的阶段,是很难赢得像财务总监这类高端金融人才青睐的。于是,很多案例里,都是创业企业获得大机构注资之后,才请创投机构帮忙物色财务总监,创投机构要加强对企业的参与管控力度,也正好希望有财务总监类的角色进驻到被投企业中。
这在早些年创投机构中较为常见,不单单是财务总监这类高管人员,还有董秘、证代一类,都属于创投机构对被投企业常见的增值服务内容。多年前,知名股权投资机构红杉资本就设置了一个所谓的“内部猎头”高管,其职责主要是为被投企业寻找最合适的高层次人才。
创投机构内部猎头帮助被投企业寻找最合适的人看似简单,但是对于一些早期初创企业来说却十分不容易,一是对自身团队建立的人才需求缺乏全面清晰认识,二是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聘请猎头挖人,三是早期小企业的品牌不足以吸引到重量级人才,而打着知名外资风险基金的牌子会比较容易招揽到高级人才。红杉资本“内部猎头”的这一设置开行业风气之先,由于效果突出,被当时不少国内外创投机构效仿。
由此可见,创投机构给被投企业招聘早已有之,一方面是应被投企业需求而生,解决了一些中小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员的痛点;另一方面也是创投机构自身发展之需,只给被投企业资金的玩法属于初级玩法,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对于优质项目的争夺、孵化,本身已经超出了“给钱”这个层面,创投机构必须介入更深层次,才能帮助企业走得更快更好。
如今,越来越多的创投机构加入到了给被投企业招人的队伍中来,变化也随之而来,那就是不仅仅局限在早年的高管层次和金融投融资领域,更多见的是下沉到了中高级技术员工,岗位的行业属性也从金融扩展到了技术、研发、市场等更多领域。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有高瓴创投与制造业、新材料等多个行业的被投企业联合校招。据说反应十分热烈,参与企业纷纷叫好。以高瓴创投与其注资的企业为例,借助高瓴创投这个金字招牌,很多初创企业得以连接到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这样的顶尖名校,覆盖自动化、电子信息、环境工程、人工智能等多个方向,招募到了企业急需的中高级人才。
在笔者看来,既是创投机构增值服务的升级,也多少有点无奈的意味。说是创投的增值服务好理解,为什么还说多少有点无奈呢?这不得不从当前主流的就业观去说,一般意义上就业总想着高大上,进厂或者不知名的企业说起来总比去了银行、进了BAT差了那么一截。于是乎,一方面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很多不那么知名的中小企业招聘人才不容易,尤其是初中级人才更难。相比之下,不知名创业企业又比上市公司或者是拿到了知名大机构的融资的创新企业招工更难一些。当然,企业拿到了大机构融资除了名声好听之外,多了一层保障也是原因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投机构出面站台给被投企业招工应运而生,被投企业也乐得有大机构的招牌帮着招揽高端的青年才俊,否则自家的饭碗很可能入不了名校毕业生的法眼。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