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药企主动撤回IPO申请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8-11 17:02:58在医药反腐持续高压下,医药企业的IPO之路也面临冲击。
近日,上海荣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荣盛生物”)主动撤回了科创板IPO申请,其主要从事水痘减毒活疫苗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22年6月27日获科创板受理,2022年12月26日通过上市委会议。
过会以来,荣盛生物一直未提交注册,期间因补充财务资料暂停审核一次,今年6 月6 日恢复审核,不承想两个月后却主动终止了IPO。
对于终止原因,荣盛生物并未披露。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曾多次致电荣盛生物对外公布的联络电话,均无人接听。但在其IPO期间,公司销售费用高企、业绩可持续性存疑等引发监管层反复问询和市场人士的质疑。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荣盛生物的销售费用分别为0.43亿元、0.55亿元、0.85亿元和0.40亿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4.61%、32.62%、32.28%和33.81%;同期公司的疫苗推广服务费分别为0.19亿元、0.43亿元、0.74亿元和0.35亿元,占销售费用的比例分别为43.99%、78.93%、87.05%和 87.34%。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医药行业有很多打着科研经费、学术会议等名义的’带金销售’乱象,而这笔费用常常会被归入到药企销售费用结构中,导致医药行业销售费用高企的异象迭起,进而衍生出药价虚高、医疗腐败以及过度医疗等一系列问题。”华南一名资深的医疗第三方服务机构人士受访指出。
多家医药公司终止 IPO
荣盛生物的现象并非个例。
今年以来,截至8月9日,沪深交易所合计12家医药公司终止IPO,包括沪市主板2家,科创板4家,创业板6家。
除了荣盛生物之外,沪市主板IPO企业汉王药业,创业板申报企业力捷迅、致善生物等医药公司也先后撤单。而这些企业在被问询的过程中,都重点提及了销售费用的问题。
中药公司汉王药业于去年5月登陆沪市主板获受理,今年3月全面注册制实施后获平移受理。2020年—2022年,汉王药业销售费用分别为2.75亿元、2.91亿元和2.9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82%、39.88%和39.44%,公司的销售费用主要为市场开发费、职工薪酬、差旅费等。其中,市场开发费金额分别为2.28亿元、2.42亿元和2.45亿元,占销售费用比例分别为83.02%、82.98%和82.79%,市场开发费显著超过公司净利润(同期,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79亿元、1.81亿元、2.60亿元)。
与高企的销售费用形成对比的是,2020年至2020年,汉王药业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14.92万元,1106.81万元、921.73万元,同期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59%、1.51%和1.23%,三年来汉王药业研发费用累计总和仅为2443.46万元,不足一年销售费用的零头。
从事化学药制剂及中成药研发的力捷迅,其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例更是超过了四成,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分别为1.74亿元、1.99亿元、2.14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47.60%、46.11%、44.93%,据悉,公司销售费用主要包括推广服务费、职工薪酬等。
其中,推广服务费占据了公司销售费用的大头,报告期内,力捷迅的推广服务费金额分别为1.62亿元、1.82亿元、1.95亿元,占销售费用比例分别为93.27%、91.22%、91.09%。
在深交所的两轮问询中,均涉及力捷迅推广服务费及推广服务商,尤其在首轮问询中更是抛出十个相关问题,如要求公司说明“报告期各期不同类型会议服务对应的金额、场次、单场会议平均参会人数,分析不同类型会议服务的单场会议平均参会人数、平均服务价格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或其他医药制造业(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及原因”等。
据力捷迅回复,2020 年至 2022 年,公司推广服务费中会议服务费用金额分别为6518.36万元、7388.69万元、7966.04万元,会议服务场次分别为1722场、1958场、2111场。以一年 365 天计算,2022 年力捷迅平均每天召开科室会议5.78场,单场参会人数为11-15人,场均价格为3.77万元/场。
事实上,医药企业IPO在审核时,畸高且合理性存疑的销售费用,尤其是可能暗藏商业贿赂的推广费等,一直是监管部门从严审核、重点问询的问题。
早在2022年10月,倍特药业因在IPO过程中,存在部分业务推广费原始凭证异常,部分销售推广活动未真实开展,业务推广费相关内部控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被证监会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2022年11月,深交所又向野风药业的保荐机构安信证券及保荐代表人于右杰、王志超下发监管函,指出其是“对发行人市场推广费的结算依据、实际控制人资金流水等事项核查不到位”。
71家医疗健康企业IPO在审
wind 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合计有 71 家wind 医疗健康企业 IPO 在审(已披露待审核)。
其中部分企业的销售费用占比也较高,剔除30 家营业收入低于千万元的未盈利企业和尚未披露 2022 年经营数据的公司后,2022 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超过 30%的企业有9 家,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拟在创业板上市的津同仁。
津同仁在2020年至2022年实现营收分别为8.18亿元、10.12亿元、10.86亿元,销售费用则分别达到4.01亿元、5.15亿元、5.64亿元,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03%、50.86%、51.95%。
此外,百神药业、科瑞德、赛克赛斯、锦江电子、卓谊生物、欣捷高新6 家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也超过4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了部分在审药企公司,一家拟IPO医疗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指出,目前公司的IPO正在正常审核,“审核的过程公开资料也可以看到,如果有其他信息,我们也会正常披露。”
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监管层关注医药企业畸高的销售费用也是为了肃清行业的不良风气,并非打压药企IPO。
“我们对于IPO的态度是比较乐观,企业有足够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资本市场肯定不会将其拒之门外,对于真正的硬科技、合法合规的公司,是可以经得起行业检验的。”东南地区一名医药企业投资人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