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IPO审核“入不敷出” “去库存”状态显现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4-01-25 15:49:532023年,IPO审核输出端的终止企业及注册生效企业数量之和明显超出输入端的受理企业数量,IPO在审企业进入“去库存”状态。具体到各板块,除北交所外,沪深主板、创业板及科创板的在审企业均在“去库存”中。
刘榕/文
2023年,京沪深交易所受理企业、终止企业以及注册生效企业发生了怎样的数量变化呢?
受理企业数量同比下滑近四成
2023年年初,随着注册制的全面实施,2022年及之前的沪深主板存量IPO企业或平移或重新申报进入沪深交易所的受理企业行列。剔除这些存量IPO企业的影响,2023年,三大交易所新增受理企业474家,同比减少280家。
分板块来看,北交所受理企业158家,同比减少10家,深市主板新增受理企业52家,同比减少39家,创业板受理企业113家,同比减少114家,沪市主板新增受理企业77家,同比减少3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74家,同比减少85家。
与2022年相比,2023年,各板块新增受理企业数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科创板和创业板下滑幅度均超过50%,北交所的下滑幅度最小,不足6%,沪深主板下滑幅度分别为29.36%和42.86%。
从月度受理企业数量变化来看,除2023年2月和3月月度受理企业数量曾一度出现同比增加外,其他月度受理企业数量均是同比减少。其中受理企业数量同比减少最大的月份是2023年6月,同比减少113家,其次是7月,同比减少92家,再次是9月,同比减少32家,这三个月的受理企业同比减少数量达到全年同比减少量的八成以上。
具体到各板块,北交所受理企业同比减少最大的月份是2023年6月,同比减少32家。
创业板和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的大幅减少主要从2023年6月开始。6月,创业板和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分别同比减少61家和45家,7月和8月以及10月和11月,创业板和科创板均经历了两次罕见的连续两月的零受理,9月和12月,创业板受理企业数量均同比减少16家,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分别同比减少5家和23家。因此,2023年6月和12月。是创业板和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同比减少较大的两个月份。
2023年6月以来,创业板受理企业数量同比减少100家,相当于其2023年受理企业同比减少总量的88%;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同比减少88家,超过其2023年受理企业同比减少总量3家。
和科创板及创业板一样,沪深主板在2023年也经历了两次连续两月的零受理,不同的是,2023年6月和12月,沪深主板受理企业数量都处于同比增加状态。6月,沪深主板分别同比增加7家和18家;12月,沪深主板分别同比增加7家和4家。而沪深主板同比减少量最大的月份是2023年7月,分别同比减少42家和48家。
终止企业数量同比下滑不足5%
2023年,三大交易所IPO终止企业数量为295家,同比减少14家,其中12家因未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而终止,同比减少14家;283家因主动撤回材料而终止,与2022年持平。
2023年,三大交易所IPO终止企业中,因主动撤回材料而终止的企业数量占比达到近95.93%。其中在上市委会议之前撤回材料的终止企业数量为259家,同比减少9家;在会议审核结果为暂缓审议或通过会议审核情况下撤回材料的终止企业数量为14家,同比增加13家;在提交注册后撤回材料的终止企业数量为10家,同比减少4家。因此,大部分IPO终止企业选择在上市委会议之前撤回材料。
从终止企业数量的月度分布来看,2023年,月度终止企业最大值为12月的5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4家,这50家终止企业全部为因主动撤回而终止的企业,其中45家终止在上市委会议之前,5家则是终止在上市委会议之后;月度终止企业最小值为5月的6家,当月,创业板、深市主板及北交所均未有IPO企业被终止,科创板因未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而终止1家,因主动撤回而终止4家,沪市主板因主动撤回而终止1家。
分板块来看,2023年,创业板的终止企业数量为109家,居各板块终止企业数量之首,约相当于当期三大交易所IPO终止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其中6家因未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而终止,在当期因未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而终止的企业中,创业板贡献半数之力;103家因主动撤回材料而终止,约占当期因主动撤回材料而终止的企业总量的36%。
与2022年相比,2023年,创业板终止企业数量同比减少41家,也是终止企业同比减少数量最多的板块,其中因主动撤回材料而终止的企业数量比上年同期减少31家,因未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而终止的企业数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0家。
2023年,北交所的终止企业数量也同样呈现同比下滑的态势。
2023年,北交所的终止企业数量为44家,同比减少3家。其中因未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而终止的企业数量为2家,与2022年持平;因主动撤回材料而终止的企业数量为42家,同比减少3家。
在北交所和创业板终止企业数量出现同比下滑的同时,科创板、沪深主板的终止企业数量则呈现同比上升的态势。2023年,科创板终止企业数量为61家,同比增加21家,是终止企业同比增加数量最多的板块。其中因主动撤回材料而终止的企业数量为59家,同比增加19家;因未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而终止的企业数量为2家,同比增加2家。
2023年,沪深主板终止企业数量(包括2023年1月证监会终止审查及发审委会议未通过的企业)为81家,同比增加9家。其中因未通过发审委/上市委会议审核而终止的企业数量为2家,同比减少6家,注册制实施后因主动撤回材料而终止的企业数量为72家,注册制实施前证监会终止审查的企业数量为7家,二者合计比2022年沪深主板终止审查企业数量超出15家。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创业板和科创板共有8家IPO终止企业在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后,经过半年到16个月的等待才最终选择主动撤回申请材料而终止的。而2022年,只有创业板的三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在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的第四个月时选择撤回材料终止审核。
注册生效企业数量同比下滑近三成
2023年,三大交易所注册生效企业(包括注册制前沪深主板获核准发行的企业)数量为320家,同比减少100家,其中,北交所73家,同比减少18家,深市主板26家(包括核准制下的9家),同比减少12家,创业板112家,同比减少30家,沪市主板42家(包括核准制下的11家),同比增加11家,科创板67家,同比减少51家。
2023年,创业板注册生效企业数量最多,科创板注册生效企业同比减少数量最多。
数据显示,2023年,三大交易所注册生效企业数量的大幅减少主要发生在下半年。上半年,三大交易所注册生效企业数量为210家,与上年同期持平。下半年,三大交易所注册生效企业数量仅为110家,同比减少了100家。
分板块来看,2023年上半年,北交所、沪市主板及深市主板的注册生效企业数量均呈上升状态,分别同比增加17家、4家和1家,创业板和科创板则分别同比减少16家和6家。到2023年下半年,只有沪市主板的注册生效企业数量保持增长,同比增加7家,北交所、深市主板、创业板及科创板则分别同比减少35家、13家、14家和45家。
综上来看,2023年,作为IPO审核的输出端,三大交易所IPO终止企业和注册生效企业数量之和为615家,而作为输入端的新增受理企业数量为474家,终止企业和注册生效企业数量之和超出受理企业数量141家,显然,2023年,IPO审核出现了明显的“入不敷出”。
显然,与2022年相比,2023年,IPO审核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数量关系出现了反转。
分板块来看,2023年,只有北交所的终止企业及注册企业数量之和不及受理企业数量,二者相差41家,因此,北交所的IPO在审企业数量在增加中;而沪深主板、创业板及科创板的终止企业及注册企业数量之和均超过受理企业数量,分别超出20家、108家和54家,这意味着,沪深主板、创业板及科创板的IPO在审企业正在“去库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