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退出堵点成为创投高质量发展突破口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8-08 16:08:25“要满足初创期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要定位以股权投资为主,股权投资是满足初创期科创企业资金需求的主要方式。”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国新办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畅通创投机构“募投管退”全链条,加强对种子期、初创期科创型企业的金融供给。
对于创投机构而言,投得好不如退得好,退得好才能募得好,所以,打通退出堵点成为畅通创投机构“募投管退”全链条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以及监管部门创新试点的不断推出,创投机构退出渠道增加。目前,创投机构退出可以通过IPO(首次公开募股)、并购、份额转让、回购、清算、实物分配股票等。
7月29日,“中国创投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二届人民币基金退出高峰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通过IPO退出仍是创投机构的首选;而S基金(二手份额转让基金)发展缓慢,未来通过并购退出成为行业发展趋势,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出台支持举措,促进并购基金繁荣发展。
1
畅通退出渠道成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突破口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存续私募基金规模20.77万亿元,其中,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规模14.22万亿元。目前续存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中,超过一半处于退出期。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创投委会长沈志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退出畅通的话,投资者预期向好,就非常乐意再次进入,创投基金募资也会比较容易,缓解并从根本上解决创投行业募资难题。”
近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为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条例规定对创业投资基金实施差异化监管和自律管理,在投资退出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吸引更多资金“投小、投早、投科技”,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张青松表示,不断丰富创投基金的退出渠道。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不断提高上市的融资效率。发展创投二级市场基金,扩大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范围。活跃并购市场,在整个创投基金退出转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沈志群表示,条例的发布并不意味着我国创业投资行业多年形成和积累的一系列难题在短期内都能得到解决,探索基金退出之路,可以成为破解创投行业诸多难题的突破口。
2
多层次资本市场成创投机构退出主渠道
实际上,注册制改革以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企业发行上市条件优化,创投机构退出渠道增加,退出效率提升。
目前,相较于其他退出渠道,创投机构通过IPO退出收益最高。LP智库发布的《2022年VC/PE A股退出白皮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持股5%以上(含5%)的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机构在被投企业上市后退出金额合计4879.9亿元。其中,2022年科创板成为退出的主要板块,金额在各板块位列首位。
LP智库创始人国立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注册制改革促进了私募股权基金“募投管退”闭环生态加速形成。此外,注册制改革也在逐渐改变行业投资模式。随着一二级市场价差缩小,套利空间减少,创投机构之前热衷于做Pre-IPO(投资于企业上市之前,或预期企业可上市时)投资,现在正在向两端延伸,一端是投早、投小、投科技;另一端是做并购整合。行业增长动能也逐渐从资本套利向价值创造转移,创投机构要用专业能力来赋能被投企业创造价值。
除了通过IPO退出,近年来,证监会先后开启了私募股权和创投份额转让试点、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等,畅通退出通道。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北京和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基金份额转让成交约百单,成交金额超过150亿元。近日,首单实物分配股票阶段收官,上海临理先后两次将其持有的澜起科技730.778万股非交易过户到其部分合伙人名下。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创投行业退出的主要渠道。”沈志群表示,我国创投行业发展几次爆发式增长期,都和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带来的基金退出预期利好增强密切相关。
3
并购退出成未来趋势 需大力发展并购基金
在目前各种退出方式中,尽管IPO退出收益倍数高,但实际通过IPO退出的项目数量很少。据中基协报告,2022年通过公开市场退出仅占17.43%,且该比例在近三年几乎保持不变。
另外,专注于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S基金发展缓慢。上海金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总裁高立新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S基金也存在募资难的问题;其次,S基金本身也需要退出,也面临退出难的问题;最后,S基金也要寻求市场化的收益,但目前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交易中估值定价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内创投机构大约有20%的项目通过并购退出,而在国外成熟市场上通过并购退出的项目超过一半。在高立新看来,发展并购基金是行业未来趋势。从目前来看,大量项目不可能通过IPO退出,相当一部分需要通过并购实现退出。
国立波认为,我国的并购基金尚不活跃,方兴未艾。目前国内并购市场还未形成有效的定价和价值发现机制,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强,达成交易效率低。另外,市场跨区域并购还存在诸多困难。并购市场生态有待进一步优化,亟待监管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