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模式,发出VC/PE邀请函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09-01 17:25:472020年,合肥首次进入GDP“万亿俱乐部”。
2021年,《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发布。
2022年,合肥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8家。
2023上半年,合肥跻身24座“万亿城市”20强。
如今,“合肥模式”已成为一张邀请函,引VC/PE来庐做客。
把投资方法变成一种模式
当我们讨论“合肥模式”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
“合肥模式”,概括来说就是以国资平台为基础,以股权投资为着眼点,通过投资、组建基金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当地产业。
托举企业
合肥在成为一匹“黑马”过程中,向京东方伸出援手、投资长鑫存储、助蔚来一臂之力是经常被提及的成功投资案例,而这背后有合肥国资背景的机构的身影,稳稳地托住了企业。
清科创业(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清科季报: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减缓,投资金额近3,000亿》显示,安徽投资活跃度排名由2022年上半年的第8位上升至第7位,共发生投资案例数171起,同比逆势增长2.4%;披露投资金额202.98亿元,同比仅小幅下滑2.1%,合肥创新投资、合肥高投、合肥产投等国资平台活跃,助力区域产业发展。
地方向企业抛出橄榄枝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把企业留住,把产业做起来,把产业集群打造出来。曾经一度陷入两难的企业落户合肥后,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吸引多家企业入驻合肥,新型显示、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随之崛起,合肥逐渐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崭露头角。
基金招商
“合肥模式”如今能取得成效,转变招商模式是原因之一。以往招商,地方政府一般在土地、租金、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吸引企业落户。但是这样的条件并不够吸睛,只是传统招商的“标配”。
而合肥不仅提供这些“标配”,还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真金白银”为企业解决部分资金难题。简言之,就是合肥先利用基金模式给投资,尔后通过股份或者其他方式退出,把盈利的钱再用于其他企业投资。钱生钱,钱生产业,钱生集群,周而复始。
清科创业(01945.HK)旗下私募通MAX显示,近五年来,合肥备案基金数量上升态势明显,金额自2020年以来一路上涨。
“合肥模式”的成功需要政策做基底。2022年年初,《合肥市促进股权投资发展加快打造科创资本中心若干政策》出台,提出设立总规模200亿元市政府引导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各类专项基金,聚焦支持合肥市重点产业和科创企业发展。
2023年2月,《合肥高新区打造科创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若干政策措施》出台。文件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化的基金集聚区。具体包括:一是打造“科大硅谷”风投创投街区,积极引进全球各类有影响力的基金管理机构落户“科大硅谷”核心区,力争全区基金管理规模达到3000亿元。二是发挥国有基金引领带动作用,充实区属投资平台实力,分五年建立总规模不少于10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三是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做大区级天使投资基金,做优种子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四是激励基金扩大投资。五是鼓励高成长企业股权融资。
此外,合肥市陆续发布《合肥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合肥市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发挥金融的“活水”作用,为合肥创投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而且,今年8月合肥市国资委印发的《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给予更多的自主权:200万以下的直投项目由基金管理机构投委会自主决策。这对GP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是合肥的另一张名片。
目前合肥已培育出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3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些也是作为合肥重点发展的赛道,并且写进《合肥市“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中。
壮大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推进第六代柔性显示生产线、OLED 微型显示器件、光学光电产业基地、超宽幅偏光片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依托龙头企业,通过以商招商等,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合肥,完善产业生态。
壮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晶圆制造、先进封测、第三代半导体等重大项目,推动集群高水平建设。继续聚焦EDA软件、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领域,围绕存储芯片、显示驱动芯片、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等终端芯片、分立器件及化合物半导体等方向,持续完善“合肥芯”“合肥产”“合肥用”全产业链条。
壮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 装备等领域,布局类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加快突破自主无人系统、智能计算芯片及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工程、“人工智能+”应用示范等项目建设,拓展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教育、大健康、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特色区域等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此前,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于2022年11月印发了《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计划通过5年左右时间,把合肥市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
《方案》强化股权投资基金培育引导。争取国家重大产业投资基金在试验区内落地,加大对试验区内科创类基金尤其是民营科创类基金的配套支持力度。推动试验区产业投资基金领域合作,有效满足试验区内重大科技创新及研发项目融资需求。支持二手份额转让基金(S基金)发展,促进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与退出,有效增强创业投资资本服务科技创新能力。
此外,2022年年底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努力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聚焦产业化重点项目、传统车企转型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进公共领域逐步切换为新能源汽车。
2023年2月,合肥发布《合肥市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开展充电桩下乡试点。支持产业链生态体系建设。建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常态化对接机制。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一级、二级配套供应商,每新配套一家整车企业,给予合同执行金额5%最高20万元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合肥模式”
是送给VC/PE的一张邀请函
VC/PE已经收到了合肥的“邀请函”,那么企业如何落地呢?
为了引凤来栖,合肥近日发布《合肥市支持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力争到2025年,总部企业数量超过150家,实现三年翻一番,成为长三角总部经济重要集聚地。
对总部企业年度营业利润和本地经济贡献两项指标均较上年增长10%及以上,且年度本地经济贡献不低于近两年最高值的,按照年度营业收入的1%且不高于本地经济贡献增量的40%给予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
对获得多作贡献奖励的总部企业,上一年度新增贷款的,按实际贷款利息金额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贴息。总部企业将上市主体迁入我市的,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总部企业的信贷投放,支持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加强总部企业项目投资,鼓励总部企业与各类资本合作设立产业基金。
招商模式,各具特色
在招商方面独具风格的不仅有合肥,不同的城市也有自己独特的“打法”。
“千亿基金群”是2023年股权投资市场的一个关键词。西安、广州、重庆、浙江等地宣布组建千亿基金群,把“基金招商”打造一张“特色牌”。
2023年5月,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专项基金群启动暨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目标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4+1”专项基金群正式启动。“4+1”专项基金群由4大产业集群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金、高端装备产业基金、现代消费与健康产业基金、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基金)和“专精特新”母基金组成。
走在创投行业前列的深圳,在投资机构方面,深圳形成“国资背景创投机构+民营创投+CVC”的组合,组成 深圳创投行业背后的重要力量 。在产业方面,2022年6月推出的《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的“20+8”产业基金群,深圳市引导基金将按照“一个产业集群至少有一只基金配套支持”的理念,由市、区引导基金联合出资,分类分批逐步设立,联手社会资本打造一个近千亿规模的产业基金集群。
“合肥模式”能够引发关注不是偶然,国资背景的机构支持、完善的投资体系、丰富的科教资源等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如今各地已经注意到基金招商,着手统筹产业与资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投资模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