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私募证券基金,或将迎来最严厉的监管?
发布者:金融小镇网 发布时间:2023-11-21 11:32:54“许多年以后,也许我们会想起,某家私募证券基金,曾经差点埋葬了一个行业。”
这是一位知名私募FOF管理人在周一(11月13日)晚上发出的朋友圈。很快地,私募证券基金“瑜瑶”和它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操作就见诸媒体,成为了这两天金融圈热度最高的话题。
这个光怪陆离的故事中穿插了造假和最终跑路的私募证券基金、不作为的证券托管以及一些缺乏专业能力的私募FOF机构,许多媒体和自媒体都已经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描述。
在这里面,许多朋友在公众号上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需要了解这个事情前因后果的朋友,可以翻看其他公众号,我就不赘述了。
但当瓜吃的差不多后,还依然有两件事情摆在我们面前。
一、对于金融从业者来说,“瑜瑶”的暴雷和跑路,对于私募证券基金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二、对于投资其他FOF而踩雷的投资者来说,后续是否有合适的手段降低自己的损失?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问题。
答案非常清晰了,中国私募证券基金行业在这个恶性事件的发酵后,将迎来历史上最强的监管。
其实早在今年4月27日中基协发布171号文后,私募证券基金不再是“法外之地”的现实就已经不言而喻了,后续私募条例的发布也进一步明确表达了将私募基金必须纳入金融监管的决心。
如果说,在过去监管更多地对于私募证券基金在公募基金以外的投资灵活性有所顾虑,那此刻“瑜瑶”一案对于监管部门则是“三观”的冲毁。
跳出那些光鲜亮丽的数据,中国的私募证券基金行业甚至连底层资产的真实性都无法保障,托管机构和FOF投资连基本的复核与尽职调查都无法做到。
这个行业运行的底层逻辑都出现了颠覆,那就别怪监管部门从上至下来一次系统地洗牌了。
私募证券基金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藏污纳垢之场所,但此刻,所有投资者都在担心,玩弄“庞氏骗局”的“瑜瑶”是否是一种更普遍的生态?
这种恐慌心态的传播,将会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避险”从而赎回私募FOF,进而在短期内对私募证券基金市场构成阶段性赎回冲击。
对那些积极顺应国家和监管号召进行非标转标的财富管理机构与高净值客户,“瑜瑶”一案的影响更为恶劣。
我非标转标、我选择专业机构、我分散投资、我配置低风险策略,我做错了什么?!
积极践行国家战略方向的投资,却被少数用心叵测的机构给黑了,这往小了说是对监管战略的拆台,往大了说这是借用国家变革进行的恶意行骗。
这个案子影响的不仅是投资者几十亿的真金白银,更是对国家非标转标的历史性变革的恶性冲击。
有朋友告诉我,“某家曾经专注于非标的财富管理机构,从2021年就开始积极转型,但偏偏许多核心客户当做低风险买的私募FOF,却因为瑜瑶的暴雷而一次性出现了40%的损失!理财师想提刀砍人的心都有了!”
我以为,“瑜瑶”一案将会对私募证券基金生态产生以下影响:
1. 将会极大地加速监管部门对于私募证券基金行业的系统性排查与接管,不排除有部分以下动作会发生:私募证券基金的备案阶段性全停、需要新发产品的私募证券基金报送投资逻辑和完整的交易记录并经过托管机构核实、私募证券基金规模全部进行外部审计,甚至监管重新就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进行牌照发放。
2. 相比于公募基金,私募证券基金的特殊优势策略,无论是T0、套利还是高频量化,这些可能会存在利用复杂逻辑进行欺诈的监管死角,都有可能被监管进行监控;私募证券基金同公募基金的制度优势,将会慢慢衰减。
3. 负责托管的证券公司,要真实背负起托管的责任,托管工作的颗粒度会提升,托管的意义和价值提升,许多新私募可能会在寻求托管的时候吃到闭门羹,从长期看,托管费率也应该进一步提升。
4. 部分追求低风险的投资者,会在风声鹤唳下退出私募证券基金,选择超额收益更低、但更透明的公募甚至是公募指数基金。
5. 此次暴大雷的某些私募FOF管理人将会退出这个市场,这个案件会倒闭私募FOF管理人甚至是财富管理机构负责私募产品引入的产品团队,在后续的尽职调查过程中更加细致;部分缺乏尽调能力的财富管理机构要么舍弃私募证券基金市场,要么同专业的投研机构合作接受外部赋能。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
在所有投资“瑜瑶”的FOF中,有一家私募FOF管理人H,其预估的损失在40%左右,组合持仓的前三大重仓据说分别是16%、14%和10%,看似做了分散投资,实则穿透下去依然是一个管理人。
H这种缺乏专业投研能力的机构,其最终的做法不仅造成了投资集中度的大幅提升进而产生巨额损失,另一方面这也是和FOF精神以及合同契约相左的明证。
站在第三方的视角看,“瑜瑶”固然可恶,但H在投资上的失误给投资者带来了损失,也是应该要承担起责任的。
有家公众号写得特别到位:“这里面的多家公司,养的猫就看着老鼠偷自家大米,纹丝不动,这是非常令人费解的!”
托管的证券公司,直接使用底层没有托管复核的净值业绩,你难道不应该做点什么?这些失职的证券公司,让这些骗子堂而皇之获得了“被认可的数据”!你们的尸位素餐给投资者造成了这么多损失,你难道不该承担责任么?
甚至可以说,托管券商在“瑜瑶”一案中的责任是最大的。打个比方,托管的券商或机构,就是把病毒从实验室培养皿中释放出来的关键角色,为中国的私募证券基金历史贡献了一次“巨大、巨大的失误”!
我不是律师,但我认为,涉事的专业机构要为自己的失职承担代价,我想这也是在“瑜瑶”跑路后,投资者最能把握的维权方向。
写在最后,从赤子之心到瑜瑶,中国私募证券基金走过了一个奇怪的轮回。 我在很多场合都在讲,中国私募证券基金的发展,是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先锋军,赵丹阳和赤子之心基金一手缔造的四方监管模式,不仅奠定了私募证券基金的雏形,更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极佳的尝试和素材。 四方监管模式早于证监会后来的三方存管,它真正意义上平衡了投资者和管理人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算是“买方投顾”的前身,这个承袭境外先进金融市场的框架,为A股乃至中国金融行业带来了积极的风气。 我想,我们不应该抹杀私募证券基金的积极贡献,但这次“瑜瑶”一案,却让我彻底无语。这个行业中无数大佬和先贤所贡献的价值和成果,几乎要被几个骗子给挥霍殆尽,这是一个2008年就和私募基金打交道的老金融所不愿看到的。 从感情和业务上,我们都不希望监管部门对私募证券行业“下重手”,但问题是,如果不进行一次次彻彻底底的摸排,当下一次信任危机来临时,中国的私募证券行业还能承受么! 在短痛和长痛之间,我们必须做出抉择。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私募基金市场最近也不平静,先是有人爆料桥水基金的投资逻辑就是某几个人拍脑袋而已,后是Two-Sigma内部有人操纵策略非法牟利。似乎,私募基金的“私”在保持灵活性和合理合规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平衡。 这不是中国私募证券基金的孤案,这对监管的勇气和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晚上,我辗转反侧,无数的名字和时间在我脑中不断冲击和跳跃着,直到我把时间的记忆线拉回到2008年,“麦道夫”和“庞氏骗局”这几个大字充斥了我的大脑。 彼时,招商银行代理销售的第一只私募证券基金“从容基金”完成了3亿的募集,公奔私的吕俊春风得意,这个市场看起来拥有无限生机和潜力。 十五年后的这个初冬,中国的“麦道夫”也堂而皇之出现了,“包养小三和发妻撕逼”这样的故事也成为了私募证券基金屡见不鲜的花边新闻。 这个曾经被大家认做是“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又会走向哪里? 来源:温和的强硬派